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赓续江海文脉,大力发展人文经济”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推动我市文旅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的建议
民盟南通市委会
2024年,南通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策应江苏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要求,加强全市国有文旅资源优化整合,成功完成了南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战略重组(以下简称市文旅集团)工作。近一年以来,市文旅集团以新场景、新业态植入五山、城市绿谷、南通1895等主要景区,通过主题活动的持续出新,全面提升了南通文旅的市场热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经前期调研情况来看,市文旅集团发展的空间潜力仍然巨大。仅从运营范围来看,运营仍停留于南通创新区、南通滨江片区这一范围内,还未有效整合主城崇川的文化产业、旅游开发、会展酒店等业务板块资源;从运营目标来看,还没有充分利用好濠河5A景区、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等品牌资源。南通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条件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市文旅集团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加速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南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现建议如下:
一、加快整合主城文旅资源
从前期调研来看,一些中小文旅企业及其项目散落在主城崇川,如隶属于崇川区政府的南通濠河旅游园景建设有限公司,其主要运营濠河景区的文峰公园、怡园,以及“夜游濠河”精品旅游项目等旅游服务资源。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相关单位部门的积极推进下,将文旅领域的中小企业充分整合,同时将崇川区内的老旧厂房、商务楼宇、文体场馆等各种闲置资源进行全方位调查摸底,针对性地制定主城区重点文旅资源整合方案,并以无偿划转、有偿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文旅领域的专业化整合,聚集优势产业和优势业务,以点带面,以点促面,进一步激活南通主城崇川的文旅资源,推动做大做强南通文旅产业。
二、重点打造文旅旗舰项目
依托《南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南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蓝图,健全完善南通文旅融合发展的项目基础,规划建设一批南通文旅旗舰产品。加快唐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的建设为契机,利用市文旅集团的南通1895园区、唐闸红楼、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等现有资源,整合崇川区政府的北市景区及历史街巷(复兴巷等)等文旅资源,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力争打造成为长三角特色文旅小镇、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南通故事”品牌演艺项目,景区设置大型亲水演艺舞台,精心推出“灵秀狼山”“千年濠河”“欢乐唐闸”等实景演出,创编情景杂技、杖头木偶、汉唐舞蹈、景区巡游、街头艺人等特色景区项目,着力构建沉浸式重点文旅景区。
三、全面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作为市属大型文旅企业,文旅集团承担着整合、建设、运营南通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重要任务,建议探索引进文旅产业职业经理人,并加快在全市国有企业人才选调工作,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综合运营能力;广泛吸纳行业精英人才和重点培育本土人才,适时组建南通文旅融合发展人才智库。同时,强化文化和旅游人才基础平台建设,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努力培养实践型文化旅游人才。积极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和旅游行业领军人物,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的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力量。
四、强化南通文创产品开发
紧密结合南通城市发展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文创产品开发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首先,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通过展馆品牌授权,着力打造南通博物苑、中华慈善博物馆、中国珠算博物馆等“文博有礼”主题文创品牌;通过公司品牌授权,着力打造一山(五山系列)、一水(濠河系列)等“山水有礼”主题文创品牌;通过非遗品牌授权,着力打造一筝(板鹞风筝)、一琴(梅庵古琴)、一布(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等“非遗有礼”主题文创产品。其次,积极与优质文旅品牌合作,如与故宫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以及其他国内的知名文旅IP进行联名开发合作,精心塑造江海文化元素的文创品牌,有力推动南通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大力发展文旅电商项目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直播电商经济为南通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议积极探索规划建设南通文旅电商直播基地,精心打造“潮玩南通”、“江海购”两大文旅直播IP,将南通的文博展馆、特色餐饮、生活服务、特色景区、酒店民宿、文旅商品、非遗产品等向外集中推介并直播带货。直播中心还可以利用直播基地打造文旅产品展示区,形成南通特有的文旅产品选品中心,可邀约达人前来选品中心挑选产品及直播带货。同时,通过与国内高职电商专业类学院及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紧密合作,建立直播实训基地,设置电商直播系列课程,打造南通直播电商人才培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