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着力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彰显江海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颜值品质的建议
农工党界 吴 琳
近年来,南通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成效明显,城市整洁、清爽、舒服,群众获得感很强。但徜徉街头巷尾,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街头招贴宣传比较雷同、缺乏艺术美感,小游园的小雕塑千篇一律、设计单调粗犷,没有反映出通江达海、包容汇通的城市独特气质,很难给四海宾朋留下独特的城市印记。提升市容市貌的视觉审美,提高城市颜值,彰显江海文化特色,也是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部门协同,提升市容市貌的艺术内涵。市容市貌的内涵提升,不仅仅是一部门一辖区的事,需要城管、文旅、园林部门协同,市区协同。南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江海特色文化鲜明,可以综合运用的艺术创作的内容很丰富,海洋特色、蓝印花布、风筝、花灯等等元素可以充分运用,进行现代艺术再创作,成为城市街头个性鲜明的主题装置、宣传招贴,凸显出城市独特的气质。无需刻意打造所谓“网红街区”,而要让视觉艺术的魅力融入到城市街区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多资源整合,鼓励艺术走出校园和展馆,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中来。随着时代的改变,雕塑、装置借力于政府、城市营销、美术馆的推动,更多地介入到了公共空间,并和城市、城市里的人发生“互动”。越来越多的雕塑与公园、旅游工业、社区营造不断结合。可以说,在城市管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艺术创意的加持。南通高校的艺术专业有不错的水准,南通也有不少艺术展馆,拥有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建议城市管理者转变思路,那么艺术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实践将大有空间。
(三)多维度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管理的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公众的公共审美也在与时俱进中呈现日益多元的拓升,工业遗产的生产科技美学、传统建成区的乡愁怀旧美学共识已为群众广为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深厚的南通地域特色,这些都可以融入城市空间的设计创意中。建议在老小区改造等项目中,进一步创新思维,打开合作空间,推动文化创意企业深度对接,进行艺术化的社区改造,改善千城一面、千楼一貌的古板面貌,彰显独特的南通街区文化,让老小区“亮”起来、“活”起来、“美”起来,展现城市的生气勃勃,增加群众的幸福感。
(发言人系农工党南通市委专职副主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