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提升市域治理法治化水平

来源: 社法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5-05-27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提升市域治理法治化水平

民宗界  陈  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对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等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通过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青苗杯”全市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岗位执法能力竞赛等,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但是,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执法理念还需进一步筑牢。部分执法单位仍然存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等现象。少数执法人员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意义、目的认识还不够深,把握还不够透,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重执法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只注重法律的刚性,忽略服务指导的柔性,以罚代管、一罚了之、执法僵化甚至粗暴执法等情形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执法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部分执法单位实施行政处罚时对行政裁量权的运用不够规范、法律适用不够精准;部分领域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频次过高,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的情形仍时有发生,跨部门联合监管、非现场执法等工作机制效果不够明显;少数执法单位对待执法对象的执法方式不够灵活,执法手段较为单一,信息化技术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运用还不够。

三是执法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部分执法单位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落实有松劲现象,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有的执法行为程序不够到位、对违法事实调查不全面、证据不充分、认定不严谨,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整改问题未全部复查,未能形成工作闭环;部分执法卷宗存在文书制作不规范,说理不充分,引用法条不准确、不完整等不规范现象。

四是执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行政不作为现象仍有发生,客观上加剧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复杂、疑难、社会关注度高、新兴业态等情形,部分执法单位有畏难情绪,出现不敢监管、监管能力弱或受理投诉不够及时、办理案件超时效、以管理代替处罚、处罚力度与违法程度不匹配等情况。部分执法单位执法培训未注重实战性、操作性,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

对此建议:

一、聚焦政治引领,强化法治思维。各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要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落实到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提高“关键少数”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头雁”示范效应。

二、聚焦问题清单,抓好整改落实。定期开展全市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围绕执法能力不足、执法队伍管理不严、执法规范化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持续深入排查问题,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性原因,对症开方,逐一落实整改主体、整改责任、整改期限。加强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对专项整治中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列入整改计划并进行整改,全力解决行政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突出问题。

三、聚焦群众期待,开展执法监督。坚持开门抓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领域、执法突出问题频发领域以及行政争议高发领域进行重点核查。坚持问题导向,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专项监督,强化全链条发力、全系统整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等监督力量,结合相关部门职能开展监督、评议行政执法工作,提升执法工作质效。依托热线服务民生功能定位,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双向联动机制,持续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四、聚焦常态长效,健全制度体系。运用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持续深入推进“青苗培优”计划,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以青苗杯、公仆杯品牌为抓手,多措并举、整体联动,着力锻造基层过硬行政执法队伍。结合整改提升同步推进建章立制工作,把“点”上的问题整改上升为“面”上的制度机制建设,研究出台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从源头上扎紧扎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制度笼子,推动行政执法提质增效。

(发言人系市司法局立法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