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抢抓南通新机场建设机遇 推动家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1-10-13 字体:[ ]

抢抓南通新机场建设机遇  推动家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民盟界委员  杨壹婷


2020年9月3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将我市二甲镇场址作为南通新机场的推荐场址。根据规划,国际家纺产业园区距离新规划建设的南通新机场仅有3公里距离,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抢抓新机场选址建设红利,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推进家纺产业园区高品质开发建设意义重大。

一、南通新机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1.交通枢纽红利。根据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将按照“功能互补、资源整合”原则,形成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相呼应的多机场体系主枢纽。依托新机场可打造航空物流中心,为家纺产业片区提供交通枢纽支撑。

2.产业发展红利。根据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新机场、家纺园区、兴东机场三地将按照港产协同、产业升级,区域联动、创新融合来协同发展,且明确提出要推动家纺园区产业品质提升,打造新一代商贸中心、家纺国际会展中心。

3.政策支持红利。新机场将大大提高南通的城建交通和城市能级,为南通带来了与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2020年11月23日,家纺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并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统筹负责片区开发建设。下一步相关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新机场客观上为家纺产业园区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

二、家纺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小微企业多。家纺产业片区缺乏规划协同,行业企业单体规模偏小,相当部分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状态,高端人才短缺,行业自律有待改善。

2.品牌层次低。家纺产业园区产品档次以中低端为主,“代工”和“贴牌”现象较普遍,全国影响力的一线品牌不多,梯队结构有待优化。

3.两化融合度小。大多数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普及率不高,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核心技术储备不足。

4.国际化任重道远。家纺国际产业链生态遭到破坏。家纺企业联保现象较普遍,金融风险较大。国际化人才引进难度大,资本运作国际化水平低。

三、推动家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添新翼”。一是打造绿色供应链,优化企业细分。二是加速推进家纺产业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家纺企业向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知名品牌、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区域品牌研究、运作机制。四是加强家纺产品的标准和规范化建设,积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一流品牌。

2.加强片区统筹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护好航”。一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对接联系,打造城市功能新片区。二是主动融入空港经济区规划,加快推进功能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打造综合性交通体系。三是健全家纺产业园区组织架构,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四是优化行政服务质量和营商环境,加快国有融资担保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家纺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简化金融审批流程。

3.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为高质量发展“铺新路”。一是激励家纺行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快智能车间改造,提高装备水平,鼓励家纺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向“制造+服务”转型。二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强南通家纺产业链根植性与集群凝聚力。三是主动适应直播销售、网红带货等新消费模式,充分发挥京东、阿里等跨境电商平台作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培育智慧型家纺产业集群。四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产城融合理念,推进智慧商城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平台。

4.补强做优产业链条,为高质量发展“供强芯”。一是在纤维和纺纱原料环节建设稳定的家纺高端配套原料生产基地。二是在面料设计环节,借助市场之手补短板、强弱项。三是在印染环节,全面淘汰家纺产业园区“散乱污”印染产业,引导和鼓励留存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在缝制环节,支持骨干企业吸纳社会资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5.畅通开放循环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筑新魂”。一是构建家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配套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优化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以现代大流通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主导作用,推动地区国企与产业园区组建南通家纺产业园区投资集团,形成资源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公私合作,促进智资融合,推动国企混改,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元的资本融资渠道,增强抵御国内外风险的抗压能力。四是鼓励家纺企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做大做强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版权)、智慧物流、商贸商务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6.紧盯新业态赋能,为高质量发展“谋新篇”。一是加大政策服务创新,加快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服务配套,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二是推动家纺产业园区在景观要素、文旅功能、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提档升级,规划建设一批文旅项目。三是引导家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提升家纺设计、会展、交易、广告、品牌建设、指数发布等软实力,激发市场新活力。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柔性方式引进高端家纺国际创新人才,壮大家纺企业家队伍,打造世界一流家纺人才高地。

(作者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管理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