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快智慧农业建设 让传统农业“牵手”新质生产力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5-02-07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快智慧农业建设  让传统农业“牵手”新质生产力

农业和农村界委员  陆  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是最基础、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亟需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全面推动数农融合的智慧农业将成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一、智慧农业发展背景和现状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和发展,呈现出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交互、螺旋上升、系统集成的突出特点,衍生出数字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摆脱主要靠耕地、淡水、化肥、农药等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路径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等,为智慧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业也将进入更高级的智慧农业形态。

我所在的启东市,致力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全域涉农数据进行了梳理,逐步实现数据的入库、管理、共享等。建设完成一张图应用6项,扩展2大场景、2张专题图,全市设施栽培智慧化面积达1723亩,拥有对接省平台的植保和土壤智能化设备10套,采集数据有效性超90%。2024年农业电子商务销售收入达7.8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引导和支持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3家企业已荣获省级数字农(渔)场称号,智慧农业正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热点。

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有数据,缺智慧。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较为普遍,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全产业链数据共享平台仍需重点完善。二是有盆景,缺风景。部分地理信息、遥感、现代通信等技术融合集成度不高,相关装备的易操作性差、价格高,数字农业建设还存在“增量不增效”“种产销”脱节、技术应用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三是有技术,缺人才。部分涉农行业从业者在面临数字农业时束手无策,相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兴产物接受能力较差,阻碍了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是有需求,缺资金。智慧农业需要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然而,当前农业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相关意见建议

我市智慧农业已进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协同高效、系统集成的新阶段,需从重点行业着手,加快形成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大气候。把智慧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顺应数字化、绿色化两大转型的发展大势,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把握基础关键,解决好数据这个最大的制约因素。推动资源集中化,抢抓数字政府建设契机,加快构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提高农业数据采集、使用效率。把农业物联网作为数据采集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完善购置物联网设施设备等专项补贴政策,同时在新建高标准农田时,将物联网建设进行前瞻布局。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推动形成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和企业数据汇聚、共享、利用机制,建立多领域农业数据协作平台,加强数据获取、治理、分析、应用、安全能力建设,更好地激活、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让农民包括农机手成为数据采集的主体,让数据采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建设应用场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瞄准现代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痛点,坚持种养和销售产销两旺,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让种植有大脑,养殖有智慧,销售有路子。坚持以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为目标,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探索开发更多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学习借鉴安徽芜湖“智慧稻米”、牧原集团“智能养殖”、南京浦口渔业全环节数字化等做法,坚持问题导向,以“小切口、大场景”的方式,切实提升发展水平。及时发现总结智慧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推介,加快从“盆景”走向“风景”。

(三)致力人才培育,打造高素质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教育,培养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投身智慧农业领域研究和应用工作;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共同培养智慧农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对在智慧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加强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建设,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加强农机智能装备等研发,加快形成基于物联网的农情感知、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分析、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等智慧农业技术体系,提升智慧农业技术水平。同时,制定智慧农业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技术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生产,提高技术应用的普及率和效益。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制定前瞻性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智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同时,制定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

(发言人系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