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全方位对接上海的对策建议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1-08-05 字体:[ ]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  全方位对接上海的对策建议

民进界委员   张徐剑


南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必须找准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三个全方位”的提出,对南通切实肩负起省委赋予的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意义非凡,必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干群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近年来,南通立足于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长期以来与上海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人文接轨为先导,以项目接轨为核心,以科创接轨为抓手,以载体接轨为支撑,以服务接轨为保障,全方位推动融入上海都市圈。

一、主要不足

1.全方位对接上海缺乏一定的深度。目前,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些规划和政策,长三角地区部分领域也已形成了对接机制,但由于不同的行政区划,所以省市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协调难以顺畅进行。在对接上海过程中,特别是在承接产业扩张性外溢、资源导入和服务的过程中,缺乏针对项目引进、人才引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完备政策体系、服务环境和保障机制,不仅使对接成效不明显,而且使对接过程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全方位对接上海缺乏一定的广度。对接上海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找准在长三角经济带中的坐标和方位,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发展、要素整合、城市功能、交通网络、政策措施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实施与上海的对接,多层次、大力度推进与上海各个领域的合作。

3.全方位对接上海缺乏一定的厚度。目前,部分招商活动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流程一般化、内容同质化、工作表面化,领导讲个话、推个介,企业签个约、表个态就草草结束,后续跟踪保障服务工作还不到位。

二、对策建议

1.突破思想壁垒,树立区域一盘棋意识。首先要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域局限,坚持创新理念,用创新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推进沪通融合发展。在政策方面,要充分吃透上海政策,利用上海政策的辐射效应,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与上海相对接的政策,弥补不足,利用政策的引领作用,实现政策对接。在人才资源方面,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对应的人才结构,引进高科技人员,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上海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外移这一机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破思想壁垒,树立区域统筹一盘棋的理念,主动对接服务,坚持创新,力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谋划与上海一体化发展。

2.坚持规划先行,有效提供科学依据。坚持规划先行,在编制南通“十四五”规划及城镇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时,要明确对接上海的目标定位和策略,根据长三角长期发展目标,特别是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和编制产业、空间发展规划。根据南通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制定相应的城镇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城乡产业布局,调整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成合理有序的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为进一步承接上海的转移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3.强化机制创新,实现发展中的互惠互利。要突破行政区域经济思想的束缚,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除了贯彻执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外,还要大力与上海区域间的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以及专门咨询机构等单位合作,为一体化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建立政府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在产业、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环保、人才等多领域签订合作协议。继续开展产业、诚信、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专题合作,逐步拓展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形成区域间稳定的合作机制。

4.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高端产业配套互补。一方面,不断发挥家纺、船舶海工等传统产业优势,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元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商等六大关键环节,加快形成与上海合作共建的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物流示范区、软件信息产业园。

5.完善要素配置,形成要素资源互融互通。金融支撑方面。充分利用上海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扩散效应,举办多种形式招商引资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上海资本不断向南通集聚,实现资本流动。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着力引进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专业服务等新型金融业态,积极争取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或办事机构,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技支撑方面。加强与上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加两地产学研活动举办的次数,加大引进和转化上海高新技术成果的力度。充分利用上海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成果转化。围绕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移、科技金融、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等服务环节的需求,构建一批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人才支撑方面。创新并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推进人才工作全面接轨上海,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南通流动,加强与上海人才市场、人才中介的业务对接,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建立离岸孵化中心,提升人才项目落地转化率。扩大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面,推广不同类型企业管理人才到上海全方位学习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信息支撑方面。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依靠上海的信息资源优势,以信息透明公开、信息交流共享为重点,建立现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两地企业信息、要素市场等信息共享。

6.优化政策环境,不断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产业、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消除与上海的政策落差,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贷款优惠、资金奖励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园区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吸纳上海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健全法制环境,建设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诚信的信用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此外,要加快城市转型,打造地绿水秀的优美环境,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与上海全方位对接,真正让上海等外来资本和人才不但“愿意来”,而且“留下来”。

(作者系民进南通市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