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坚持系统思维 聚焦关键发力 跑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速度”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5-02-2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坚持系统思维  聚焦关键发力  跑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速度”

妇联界  储明星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近年来,我市坚持高位统筹,将儿童友好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加快公共场所适儿化改造建设,建立健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打造“童”字系列美育品牌等儿童友好特色品牌,多维度守护儿童成长,全力拓展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现已先后建成49个儿童友好社区(街区)。2024年2月,南通成功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对照“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目标要求,我市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共建共享促发展的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城市对儿童的友好,社会理念认同是第一位的。但目前还存在儿童友好城市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才需要谋划的工作、提倡儿童友好是对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等理念误区。

二是统筹联动抓推进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议事协调机构的调整,原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调整为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定位、联动协作需进一步明确和确认。

三是务求实效促品质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创新。2022年,市级层面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但目前规划落地落实的成效还不够多和实。比如当前城市规划对儿童需求考虑仍然不足,缺少重大标志性项目,儿童活动场馆打造较为分散,在设施规模、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优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为此建议:

一是紧扣“一米视角”,推进社会政策友好。建议市发改委、资规局、住建局等部门把联合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以扎实推进创新区儿童友好片区建设为示范,联动紫琅一小、口袋公园、紫琅幼儿园、紫琅公园、环境教育馆、南通美术馆、南通大剧院等儿童友好空间,以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抓好片区建设落地,以点带面、扩面提质,形成试点示范,凝聚儿童友好建设合力。建议市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儿童全方位参与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爱儿童发展。

二是立足“一米高度”,推进公共服务友好。建议市卫健委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指导推动各地利用社区、商圈、企业等资源大幅增加托育机构数量及普惠托位数量,丰富托育服务内容;加强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咨询和服务。建议市教育局等部门普及普惠学前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建议市教育局、体育局等部门着力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行动,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保障儿童每天至少2小时的运动。

三是凝聚“一米力量”,推进权利保障友好。建议市民政局加大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力度,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安置渠道,落实收养评估制度;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保障政策,促进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社区(村)融入。建议市残联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基本辅助器具和基本康复训练免费。

四是着眼“一米空间”,推进成长空间友好。建议市发改委、住建局、卫健委等部门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的镇、街道实施社区(街区)、出行系统、学校、公园绿地等多类儿童活动空间适儿化改造,建设多个儿童友好实践点。建议市住建局、交通局、教育局等部门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和人行设施,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议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支队等部门强化儿童密集场所和设施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防灾减灾进校园、进家庭活动。

五是聚焦“一米需求”,推进发展环境友好。持续创新,擦亮儿童友好品牌,建议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定期举办儿童文化艺术赛事、儿童文化艺术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儿童全领域全方位参与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儿童参与的热情和潜能。在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开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栏,播放儿童友好公益宣传片,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建议市网信办、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门持续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儿童用户量集中的网络平台日常监管;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机制,及时开展学生欺凌早期预警,健全事中处理、事后干预机制,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专项打击力度。

(发言人系南通市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