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拓展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容量

来源: 环资城建委 发布时间:2024-03-11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美丽南通建设”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拓展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容量

民进界  张晓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023年1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行动方案》,提出要系统推进全市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加快高质量向海发展,打造开放新支点。

当前我市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物入海量依然较大,生态安全与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环境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局部近岸海域生态污染的挑战依然存在。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坚持陆海联动,强化源头管控,以控制陆源污染物为重点,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生态容量。

1.排查整治入海河流。开展主要入海河口环境容量研究,逐步建立海洋环境容量“以海定陆”保护模式,严格实施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入海河流全面排查,建立入海河流环境台账,全面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逐条研究并提出近10年来出现过劣V类入海断面水质河流的综合整治方案,加强对入海河流水质达标情况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将近5年来入海断面出现V类水体的入海河流及沟渠纳入强化监管清单,促进入海水质持续向好。

2.清理整治入海排污口。参考长江入江排污口和渤海入海排污口清查办法,对辖区内所有已有、在建、暗藏的入海排污口摸底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入海排污口清单。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对非法设置的入海排污口的进行系统性清理。加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对所有排污口进行污染排放检测,全面掌握入海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排污口溯源,查清污染物排放来源,厘清责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排污口监管体系。对设置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的排污口,按照“一口一策”原则进行规范和整治。

3.加快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网建设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抓紧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五小行业”污水截流纳管。加快沿海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加大管网建设力度,确保乡镇建成区管网覆盖率达到70%。严格执行“十个必接”要求,促进工业、餐饮、商贸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各类排水户合法、规范排水,大幅度消除管网收集空白区,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村庄生活污水,优先推进规模较大的村庄和农民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处理,逐步推广到整个沿海农村地区。加强区域统筹,建设区域性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取缔海岸带非法污泥堆放点,强化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监管。

4.加强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管控。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建立连片绿色农业污染控制区,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规模化发展,从源头控制种植业污染。开展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药及减量控害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化。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全面开展畜禽养殖业调查,依法整治不规范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加强滩涂湿地养殖管控,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的养殖场、养殖户。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实施雨污分流,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强化水产养殖业污染管控,鼓励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推广低毒、低残留药物使用,对养殖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5.加强港口船舶和涉海工程污染防控。开展沿海港口、码头、装卸站、船舶修造厂废水治理与废弃物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加强港口和海运船舶监管,建设船舶废油、散装危险化学品洗舱废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储存处理处置设施,实施船舶、舰艇及港口作业区污染物零排放计划,禁止船舶对水域排放有毒液体物质及其残余物或者含有此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等。港口、码头、装卸站应配置事故应急设备和器材,制定防治船舶污染水环境应急计划。规范船舶修造和拆解行为,严格船舶修造和拆解行业准入,建立船舶修造和拆解行业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船舶修造和拆解单位按要求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禁止冲滩拆解。严格执行海岸工程、海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制度,将船舶污染物接收、码头船舶污染防治设备器材等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作为海洋工程项目验收的前置条件,并切实加强后评估和各类涉海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发言人系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