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践行大食物观的几点建议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4-10-28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践行大食物观的几点建议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大食物观是传统粮食观的延伸,是建立在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国情之上,跳出“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农业思维模式,是传统粮食安全的升级版。虽然大食物观已经提出多年,但如何高质量践行大食物观,还存在一系列的难题需要解决。

1.扶持政策亟待出台。现在的农业政策大多以粮食为中心来构建的政策体系,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但是仍然缺乏大食物观指引下的配套扶持政策,没有对照大食物观的要求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科研、大数据等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还没有明确、像粮食工作一样的考核指标,这些对全方位推动大食物观尽快落实、落地,落细、落好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传统观念亟待更新。我国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城乡居民的食物观念局常常限于狭义的粮食观念,平时只注重主粮节约,轻视其他食物的节约,要全方位开展食物节约运动,时刻树立节约主粮以外的其他食物(比如酒水、菜肴等),也是节约粮食的理念,并长期赓续下去。

3.科技短板亟待补上。树立大食物观,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但是目前相关科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储备也相对不足,我国迫切需要加强与大食物观相关的科学研究,尤其在大食物观战略研究、资源监测评价、前沿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亟需补上短板。

4.种养人才亟待培养。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青年务农意愿降低,导致农村食物种养人员严重匮乏,甚至部分农村青年丧失了耕种技能。加上受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农村青年学习农林知识的较少,认为农民相比于其他职业,地位低、收入少、没面子。

大食物观提出时间不长,离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内容,践行大食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企业、一个科研机构或者某一地方就可以全面完成的,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对相关食品企业、科研院所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要将更多的人才聚在一起,提高研发能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培养高素质农民,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人才来到广阔的农村,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生产出更多的食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2.加快农业产业升级。随着居民对食物结构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尤其是面对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的新趋势,也为农业生产、产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新机遇。向设施农业要食物,2023年中央一号文强调“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3.加强科学种植引导。大食物观虽然要求提供丰富的市场供给,让群众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美,但决不能忽视市场供求这一基本规律。当前,一般的农产品种养并没有粮食这样的国家补贴和兜底,如果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发展,很可能会给产业链上的相关从业者带来伤害。有关部门要着眼长远,切实加强引导,做到科学发展,不能为了大食物观不顾一切盲目乱发展。要加大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的收集、开发和研究,构建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大数据平台,为研判我国城乡居民食物需求变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撑,为发展大食物提供科学依据。

4.加紧供给市场监管。大食物观必须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频共振。推动食物多元供给很有可能会催生许多特色的种植、养殖。对种植、养殖一些国家保护植物和动物,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过严格审批,并遵守疫病防治相关规定方可养殖;对从国外引进的生物品种,必须注意防范生物风险,引进时一定要强化风险意识,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方可种植,避免像“加拿大一枝黄花”那样损害国内和谐的生态环境,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以保护好国内生物多样性,共同守护美丽家园的同时,高质量践行大食物观。

5.加速补齐科研短板。一是加强大食物观战略研究。加强大食物观的理论研究与推广普及,明确大食物资源范围、地位和管理体系,掌握大食物资源的发展规律,厘清不同食物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国家大食物观的顶层设计与系列政策制定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加强大食物观资源监测。尽快研究出台我国食物资源监测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食物资源的监测工作、如何对食物资源进行科学评价,为全国范围内的大食物资源研究提供科学、统一的依据;尽快摸清我国大食物资源家底,开展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特性评价、制定分等分级标准,帮助特色优质农产品从深山老林、江河湖海和边远地区“走出来”。三是加强食物品种生产方式的创新。在加大细胞培养肉、人工合成淀粉、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以大食物观为背景,加大生物合成和人工合成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力度,丰富大食物资源内容,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作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