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培育发展新质动能

来源: 经科委 发布时间:2024-10-1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培育发展新质动能

特邀界  王洪波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不断提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正在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交融,催生新业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加快产业融合,促进协同发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支持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船舶海工、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探索跨行业共享要素资源和提高盈利能力的新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二是赋能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进程。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需从多个层面加以关注。例如,合理把控企业发展风险和可持续性,关注数据产权和隐私保护,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科学解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政策好、落实难”等问题,努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三是融合链条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参与打造链群组织,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等要素支撑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各类链条体系的融合发展,既可以有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又能加快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端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

二、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复合,提升新动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效支撑

一是优化人才战略布局。重点关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级人才工程等急需紧缺高端产业的顶尖人才(团队)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引进。通过强化激励、创优政策等举措,切实增强企业人才意识和引才动力,增加科技产业复合人才培育投入,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二是培育各类人才项目。围绕2024年江苏省双创人才、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海外引才申报推荐工作,加快人才项目培育。抢抓海外引才的战略机遇,发挥人才学会、欧美同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招才引智作用,充分挖掘资源引进海外人才。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引才工作站,积极构建宽领域、多渠道、立体化海外引才网络。三是助力人才全面发展。探索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等金融模式,以优质金融服务为人才引来“源头活水”,切实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数据要素与人才要素的相互赋能,形成数字化思维、培训数字化技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撑。

三、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构建新生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增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性。在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推动银行机构开展线上融资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性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在机构研发和企业孵化中的攻坚作用。提升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协同性,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投入,激励企业家持续尝试前沿技术、发展前沿产业,激活企业发展潜力。二是提升普惠政策与专项政策结合性。利用企业创新活力积分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为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完善动态评估体系,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创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增强高技术产业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型创业企业研发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三是保持创新主体和服务平台畅通性。建立健全常态化走访调研服务,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加大创新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等方式,为重大科技创新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融合发展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对接,加快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共同转化,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发言人系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