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支持高职院校大力培养现场工程师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5-09-30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支持高职院校大力培养现场工程师

致公党南通市委会


现场工程师是一种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主要是在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具备科学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创造性解决工作现场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市高职院校着力培养现场工程师,如南通职业大学与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通职业大学现场工程师学院”,优选30名学生组成班级,取得成效。但在培养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

一、问题

(一)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我市各相关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明显。各专业的人数分布不科学,出现“冷而缺,热而过”现象,能够应对复杂工程环境、适应企业工程技术类岗位发展要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匮乏。短时间内“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接受高职教育常常是高考不理想的无奈之举”是大众难以转变的认知,价值地位的认同性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高。

(二)产教融合的有效性不足。在具体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产教融合动力不够、融合效能不足的问题,在重大实践项目、重大工艺改进、重大工程奖项中参与度不高,从而制约了高职工程教育自身的变革创新与提质增效。

(三)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性不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培养现场工程师极具战略意义,但在实践中,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政府、学校、企业等各主体参与有余,协同不足,缺乏一体化的数字化联动。

二、建议

(一)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教融汇。重点打造高水平的产教融合,促进高水平科教融汇,保障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一是结合我市船舶海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产业集群,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型工程师学院,促进产教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二是科教融汇打造高水平的高职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提升高职院校工程实践与人才供给能力。三是多元参与构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保障高职工程教育的适用性与开放性。

(二)聚焦数智协同,推进专业改造。一是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数智化重构。将关键的数智化业务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促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在数智化方面无缝对接。二是构建数智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可视、可触、可感、可析、可溯的高职数智化专业教学资源,实现工程技术技能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的数智化融合。三是促进师生数智素养与能力提升。加大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数智化软件引介,开发师生数智能力评估框架,通过师生数智能力保障专业数字化改造的有效实施。

(三)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多方共同建设。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优化顶层设计,精准保障人才供给。联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教育机构协商,明确企业需求。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市级层面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标准体系,建立评估机制。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研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等积极参与培养计划。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企业清单,夯实内涵建设基础,优化课程体系与学习环境。制定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信息技术管理平台系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提高管理效能。企业积极参与,根据实际需求提出科学方案与合理建议,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派企业导师,共建教育资源,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或实验室,推动校企“双主体”管理体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