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布局合成生物,抢占前沿阵地

来源: 经科委 发布时间:2025-09-30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构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布局合成生物,抢占前沿阵地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会


合成生物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黄金赛道,是当前全球科技战略竞争高地,是“卡脖子”核心科技攻关的领域,是基于生物基来替代石油基以展现出万亿级市场潜力的未来产业。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合成生物行业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约为122亿美元,然而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披露,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仅为9.37亿美元。南通作为江苏经济发展枢纽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合成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研究薄弱,支撑载体暂未配置。合成生物学需要多学科、多要素、多技术的综合支撑和协同。目前,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本地高校相关科研资源匮乏,政府层面未依托外市高校等成立相关科研中心。去年8月7日,南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支持合成生物涉及与自动化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但暂未配置服务于合成生物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发展起步较晚,产业链上中游缺乏。合成生物产业链分上游的“工具层”、中游的“平台层”和下游的“应用层”。目前,我市合成生物产业代表企业为修实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建立了基于合成生物学元件理性设计的重组多肽(蛋白)创新药开发平台。通过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研,在初步筛查出19家企业的基础上,又通过电话调研了解到区内符合广义合成生物学定义的仅4家企业,分别是普米斯生物制药、晟斯生物、励成生物和博扬生物。这4家企业均是仅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获得目标产品,南通工厂本身不开展基因编辑或细胞改造等工作,且普米斯生物制药和晟斯生物目前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暂未获批投产。

三是资本寒冬未退,企业融资困局难解。据第三方平台智药局统计,2024年1-7月国内合成生物领域完成39笔融资共25.24亿元,同比去年31起融资28.37亿元下降11.03%,资本市场依然是“寒气十足”。同时,今年合成生物领域资本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合成生物产业受到各地方政府青睐,国资成为主流出资方,且几乎主导了领域内所有大额融资。据了解,2024年获得过亿元融资的合成生物学公司,绝大多数都有国资的参投;二是出现资本投小投早,谨慎入局的情况。今年1-7月的39笔融资中,千万元级别交易占据多数,且上半年属于B轮及以上融资轮次只有赛桥生物一例。

二、对策建议

当前合成生物产业正处于风口,各地加紧布局合成生物新赛道,产业内部整合和竞争格局正加速形成。在这关键窗口期,我市应抢抓战略机遇、枢纽优势和创新生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选准优势赛道,推动产业发展。

(一)强化统筹规划

筹建合成生物产业园。以省内先进地区为例:2023年常州在一个月内布局完成3个合成生物产业园,“一城三园”锁定合成生物赛道;2024年1月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开工,一个月后无锡锡山区合成生物产业园应声落地。为此,我市需尽快按照要素集成和空间集聚导向,整合全市优势资源,以创新研发、孵化加速、全链协同、成果转化为方向,全方位打造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园。尽快制定专项政策。2024年8月南通市政府印发文件布局六大未来产业,重点布局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领域,9月南通市科技局印发《南通市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但南通市政府或市级机关及所辖县市区均未出台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为此,我市要在顶层设计上谋篇布局,围绕市场主体现实所需,在加强人才引进、加快平台建设、强化资金支持、夯实创新基础、扶持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集聚等方面制定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打造良好生态体系。

(二)夯实基础底盘

布局合成生物学基础研发机构。2023年6月,常州市新北区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与南京师范大学(长三角率先设立本科合成生物学专业的高校)携手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我市可依托外市高校资源(如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或科研机构共建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多酶催化体系、生化兼容的合成技术、发酵工艺放大与优化等共性关键技术实现根本性突破。加快建设合成生物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依托已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基因测序合成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元器件设计平台、合成生物设计与自动化平台、重要菌种及细胞株保藏与开发平台等。

(三)注入金融动能

积极引进行业头部资本。常态化举办交流沙龙、项目路演、投融对接等系列活动,不断助力投融资生态,积极引进如红杉中国、毅达资本等行业头部投资机构来通考察调研、设立基金、开展项目合作。发挥本地基金引导促进作用。参考常州市设立20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深圳市光明科学城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等做法,同时通过本地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建立完善风控管理体系,积极探索风险投资,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