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来源: 经科委 发布时间:2024-08-13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农工党南通市委员会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是资本市场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对象。近年来,南通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持续完善专精特新选育、赋能、壮大机制,积极抢抓“智改数转”发展机遇,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引领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但原材料及人力涨价、市场需求走弱及供应链运行效率下降等问题持续暴露,叠加“专精特新”企业下游较大部分为强势的科技龙头企业,导致上游企业回款期限长、成本转嫁难,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利润受挫,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仍面临诸多困难。

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人才严重匮乏。一是人才引进难。调研显示,超过三分之二企业表示存在人才引进难问题,科研人才缺口大,企业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比例低。一些企业反映,目前最主要的困难是高端人才引进难、缺少人才对口引流和定向培训平台。二是人才流失大。企业科研人员和高技能型人才的流失,加大了人才缺口。

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资金需求量大。一些企业反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当前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需投入巨额资金,且难以快速获得回报,但从融资渠道来看,超五成企业直接融资存在阻碍,企业上市和寻找合格机构投资者难度较大,超四成企业因担保不足等原因存在融资方面困难,受资金因素困扰,企业在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顾虑较多。

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技术研发转化困难。超半数以上企业反映,除信息与操作技术难融合、数据云及企业数据共享等数据基础服务不足是转型难的主要原因外,技术专利申请慢、技术专利前置保护难度大等因素也制约企业研发能力发展。另外,半数以上企业表示,欧美等地部分国家从技术、原材料及设备等方面限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三成以上企业表示设备、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也给“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此建议:

一、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加速优势资源集聚整合。一是不断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交流平台,搭建“专精特新”企业招工平台,推进高层次人才、研发成果和企业技术研发需求深入对接;二是建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平台,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形式,常态化组织产业链“链主”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系列活动。三是推进企业高校间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招聘会等。

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一是持续细化落实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给予研发投入、人才引进适度比例贴息补助,加大专项奖励基金支持力度,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三是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奖励基金,落实梯度支持细则,为初创期的企业提供保障性风险资本基金。四是持续完善企业上市支持政策,探索“专精特新”企业挂牌上市事前补助政策,加大上市后备企业辅导培育力度,提供专属股权融资、上市辅导、财务顾问等精准化服务,减少企业资金压力。五是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加匹配的金融服务,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银行机构根据“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点提供专属信贷产品和服务实施奖励政策;适当扩大政策性信贷支持规模,延长政策性信贷产品期限。

三、优化精简企业办事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咨询服务。一是简化“专精特新”企业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评估和登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等环节的办理流程,缩短审查周期,同时建立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针对性解决企业困难。二是建立与企业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了解企业在专利申请、审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予实用的参考解决方案。三是进一步鼓励服务创新,让“专精特新”企业能够获得专利前置、优先审查以及许可备案等业务办理的咨询服务,提升企业专利申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