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提升生育医疗水平 构建生育友好社会
无党派人士界 张劲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与健康问题,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一系列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出台了“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等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进一步明晰了下一阶段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
近年来,围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南通聚焦提升生育医疗水平这一重点,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辅助生殖服务总量未有大幅增长。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每年各项技术服务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为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7月,南通市医保将“胚胎培养”等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椎管内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政策实施以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人较多,生育潜能初步释放。以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作为全市乃至整个苏中地区唯一一家有资质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的单位,自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7-10月医院生殖中心门诊人次2.8万,为生育困难人群减轻负担近600万元。但新生出生率未出现大幅度提升。
2.高龄妊娠生育风险仍需谨慎防范。提高优生优育医疗服务水平,是落实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重要配套措施。但二孩三孩的高龄孕产妇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妊娠风险也较以往增多。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8家、省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3家,市级规范化门诊75家,市级规范化门诊建成率达84.27%,但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全市建有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1家,省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3家,市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1家,县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县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各6家,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母婴安全救治网络,但基层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水平较市级偏弱。
3.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尚不均衡。“十四五”期间,国家鼓励推进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2024年1月,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动态支持产科、儿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发展,推进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目前,全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够合理,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参差不齐,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全市的儿科资源呈现出向城区、公立高层次医疗机构集中的现象。据统计,68.59%的儿科医生和70.74%的儿科床位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
为此建议:
一、放大妇产医疗服务特色优势。目前,辅助生殖行业呈现出公立主导,竞争格局分散但头部效应突出的特征。建议以三代试管等核心技术为支撑,加速形成市级生殖优势专科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发挥苏中地区头部优势,吸引外来参保人员来通辅助生殖。同时,生殖中心发展不应仅限于单一的辅助生殖服务,而是要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打造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保障母婴安全于一体的辅助生殖中心,加快培育生育领域新质生产力,如孕产妇全阶段营养医学服务,建设防治出生缺陷药品科研基地等领域。
二、增强生育全程综合救治能力。加强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镇痛分娩服务、导乐陪伴分娩服务,促进安全舒适分娩,改善产房环境和产科住院条件,把好孕产妇安全生育和权益保障“前道关口”。持续加强生殖医学、产科、儿科等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强化危重孕产妇救治多学科协作诊疗,全面提升危急重症的临床救治水平,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等重点项目申报中给予政策倾斜。
三、重点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包括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功能建设。依托市儿童医院,在全市加快构建儿科联合体,加强技术支撑和辐射,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与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加强联动,优化医联体儿童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儿童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持续优化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免费开展脊柱侧弯筛查服务的基础上,将儿童近视、儿童肥胖、儿童心理健康筛查逐渐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服务。
(发言人系南通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南通市医疗保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