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以“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创新南通和美乡村建设新样板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4-01-17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以“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创新南通和美乡村建设新样板

民盟界委员  余建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决策部署,2023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发布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五大基本原则、三年发展目标及五大重点任务。“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既关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事关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质量,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创新举措。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农村垃圾污水整治、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等工作,南通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改善。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总要求下,各行政区采取强特色、优产业、美村庄、兴文化、富农民路径,涌现出如皋平园池村等几十个全国或省市生态美丽宜居示范村,这些示范村生态环境美、人文底蕴厚、管护水平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跃然纸上,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但毫无疑问,在波澜壮阔的江海大地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连片整治尚有潜力挖掘,富有江海田园特色风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长效管护机制尚待健全完善。为此,就创新南通和美乡村建设新样板提三点建议。

一、强化公众参与,建全“党员+网格+群众”管护机制

南通老龄化相对严重,局部地区乡村空心化现象凸显,长期依赖土地、视土地如命的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很难轻松改变。农村环境整治实质上是农村现代化发展与传统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博弈。这就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完善“党员+网格+群众”的管理机制,从农村人居环境实际需求出发,强化面对面沟通交流,发挥党员干部、乡村能人加强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教育,循序渐进引导村民转变生产习惯与生活观念,充分调动村民主体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管护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村民珍惜环境整治成果。遵循共建共管共享原则,建立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优化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工具组合,如盘活乡村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扩大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村庄凝聚力和村民归属感;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人居环境的“治管护”,形成“经营人居”和美乡村浓厚氛围,为村庄产业转型发展和人才回归打下设施基础和生态基础。

二、强化规划先导,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画卷

依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综合考虑县域发展环境变化,贯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全域城乡融合发展视野,着眼长远发展深度谋划好搬迁撤并的村庄规划布局,充分挖掘乡村自然与人文底蕴特色,充分体现富有江海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的田园风貌,有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的动态更新。针对沿河、沿江、沿海、沿交通线等不同类型村镇,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统筹安排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尽快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方案,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塑造生态宜居、江海风韵的美丽乡村蓝图。发挥规划统揽引领作用,推动乡村规划与存量土地盘活有效衔接,合理利用沟渠水面及网格化路网建设城镇开敞空间,创新存量集体用地盘活机制,引导村民向集镇、城镇集居,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适当提升建设用地的使用强度与经济效益,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供给。

三、强化示范引领,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南通路径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环境状况、文化底蕴、产业发展等要素条件,借鉴浙江经验,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构建市县协同、分级负责运行机制,坚定不移持续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以“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创新南通和美乡村建设新样板,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城乡特色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美丽乡村协同谋划,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南通路径。城乡要素融合发展进程中,市县镇三级政府应根据财权事权划分标准,制定可行的人居环境整治管护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想方设法落实稳定可持续的经费来源,利用税收和金融手段激励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完善财政奖补、帮扶单位争取、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的筹资格局,并加强监督管理。

(发言人系民盟南通大学三支部主委、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学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