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推进我市畜牧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5-10-31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推进我市畜牧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被列为2024年重点任务之一。目前,纳入碳排放交易的行业主要是火力发电、石化、钢铁、有色、水泥、热力、航空、建筑等行业,但“双碳”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对农业领域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畜牧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畜牧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以上,我国的畜牧业碳排放更是占全国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其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饲料作物、动物本身及其排泄物、肥料生产、常规农业生产活动四大方面,碳排放占比分别为40%、32%、14%、14%。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动物性食品中,牛羊生产是畜牧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量占畜牧业排放总量的65%,主要原因是牛羊是反刍动物,主要以纤维状植物为食物,胃里的微生物帮助它们消化植物饲料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据统计,2024年三季度全市猪存栏136.1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1.76万头,生猪累计出栏178.73万头;家禽存栏4724.17万只,家禽出栏7126.98万只;羊存栏127.91万只,出栏126.74万只。随着我市肉蛋奶消费需求和畜禽养殖量的持续增长,畜牧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实现畜牧业“双碳”压力较大。因此,未来畜牧业在“双碳”背景下、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畜牧业逐步由数量增长转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建议:

一、优化饲草资源配置和布局

为实现“双碳”目标,优化饲草资源配置和布局,减少饲料作物碳排放至关重要,发展饲草生产,不仅用于畜牧业生产,同时也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兼顾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双赢。应利用中低产田、退耕地、盐碱地、荒地等闲置土地资源,充分挖掘粗蛋白含量较高的苜蓿等优质牧草生产潜力;加强禾本科羊草、燕麦草等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牧草替粮”与“草饲互补”齐头并进;同时,利用饲料间的组合效应,挖掘秸秆等副产物的营养价值,缓解我国粗饲料资源短缺,促进饲草作物种植与草食动物养殖匹配发展,实现畜牧业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养殖。

二、加强减排关键技术或设备研发

在养殖饲喂环节,通过提供生物发酵饲料等补充饲料或益生菌等饲料添加剂的方式改变饲料组成,提高饲草料转化率或控制草食动物瘤胃的肠道发酵活动,减少单位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牧草种植环节,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高牧草种植效率。在畜禽粪污处理环节,加大畜禽粪污干湿分离技术的研发,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研发适宜的堆肥技术和还田方式,从源头和循环利用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畜产品的保存运输环节,推广环保节能新设备和低能耗冷链技术,建立高效绿色低碳的物流体系。在饲料加工环节,扩大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比例,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发展绿色加工模式。在肉蛋奶消费环节,改善饮食结构,推行食物碳标签标志,引导低碳绿色消费行为。在废弃物处理环节,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处理工程,减少畜牧养殖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

三、推进低碳型智慧养殖场建设

从选址、规划设计、布局、建筑材料使用,到场内运行的智能设施设备、能源循环利用模式,系统性地打造节碳型智慧养殖场,通过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从设计上保证养殖场建筑具有良好的节能、保温、隔热效果。在养殖场生产中采用节能的采暖方式、发展太阳能建筑等技术进行养殖场环境控制;通过改善风机性能,减少电能的耗费;采用智能饲喂系统,减少饲料浪费。养殖场内的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照明管理、喂料喂水等环节实现自动化,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和病毒传播,也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还实现了养殖场的全过程能源管理,降低了养殖环节中的碳排放。

四、优化绿色低碳循环模式

养殖中尝试碳循环模式并探索养殖业碳减排的道路,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配置其他相关产业,优化绿色发展模式。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的作用机制体现为农牧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即把种植业生产的粮食、饲草等资源投入畜牧业生产系统,然后畜牧业所产生的粪污等废弃物经加工处理返回到种植业系统,从而实现二者要素双向流动。发展种养结合、沼气综合利用、有机肥加工、畜一沼一稻(林、果、菜、渔)生态养殖模式等,降低了粪污集中排放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粪污还田可以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升土壤生产力,提高固碳能力。能源化利用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要促进养猪业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粪便等促进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沼气工程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直接燃烧或者发电,沼渣沼液还田利用,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也有助于节能减排。国家级生态农场如皋市江安镇合作村的新时家庭农场,从标准化示范猪场到高效有机种植,新时家庭农场形成了以沼气发电并网为纽带、生猪养殖与设施农业相结合的“猪-沼-电-果”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据农场主周海明介绍,目前农场养殖区生猪存栏9000头,年累计发电量80万千瓦时,年产有机肥500多吨,年产值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