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基层行政执法相关问题的建议

来源: 社法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5-02-2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基层行政执法相关问题的建议

农工党南通市委会


依法行政是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客观要求,不仅关乎企业发展、经济稳健、社会和谐,也关乎政府执政能力和形象建设。当前,部分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存在重复检查、机械执法、过度执法等现象,被企业和群众诟病。如何找准基层行政执法部门乱象根源,规范依法行政,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是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协调不足。执法职能的专业分工产生了许多职能边界地带,这些“边界”存在着执法权责划分不清、执法机构职责重叠、执法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导致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中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调整。例如医疗机构违规收取诊疗服务费用,市场监管部门与卫生部门均可以进行处罚。同时,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执法结果互认制度不完备等障碍,导致联合执法实施难度大。例如,部分联合检查的牵头单位为县级甚至市级机关,因双方工作任务繁忙,抽不出相同时间开展检查,而双随机任务有规定的截止日期,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各自为战,最后联合检查变成了各自职能部门的双随机检查。

二是柔性执法制度把握难度大。法律法规在罚款数额上有明确条款,基层执法人员因担心履职不到位而被问责,不敢充分使用自由裁量权中的减轻处罚事项,造成行政处罚中存在机械执法现象。此外,柔性执法缺乏法律层面的依据,仅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执行,不被纪检监察机构和司法部门认可采纳,并且具体的工作细则不够完善,柔性执法操作起来难以把握,处罚过轻不但难以达到震慑效果,还会被纪检监察机构和司法部门追责甚至诉讼。

三是数字化赋能执法水平仍需提升。执法人员数字化技能欠缺,部分执法人员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法律素养,难以适应数字化执法的要求。此外,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数据的整合和利用,例如目前监督执法已建立“双随机”检查机制,但是部门间共享信息往往仅限于“双随机”工作平台,平时的监管工作主要还是根据各个部门各自制定检查计划,中大型生产企业往往要面对税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多个部门现场检查,一年累计需迎查十余次。

为此,建议:

一、加强部门工作衔接,切实提高联合执法质效。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可学习浙江省推行的“综合查一次”制度,通过多部门协同,对同一执法对象开一张执法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的联合执法检查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规范行使裁量权,切实把握柔性执法尺度。各执法部门出台、完善相应领域的《减罚免罚清单》,做好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指导工作,同时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使执法人员“无后顾之忧”执法,充分行使好自由裁量权。同时,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对执法人员的裁量权行使和柔性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发掘利用信息资源,切实推动数字监管落地。加大对基层执法部门的技术支持和投入,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软件,对执法人员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适应数字化执法的要求整合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互联网+监管”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深度融合,将各项年度检查任务全量通过信用风险分类比对,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尽可能实现对诚信守法企业“无事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