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打造南通市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的建议

来源: 经科委 发布时间:2022-11-30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打造南通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的建议

经济界  杨  朦


作为全球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我国常常被国外“卡脖子”。为尽快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国产替代,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各地也都在大力发展该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全面迎来了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地标性产业培育,全市围绕“一核两区六基地”布局,重点打造“智能芯谷”“智创谷”,涌现出通富微电、江海集团、大唐恩智浦等一批优秀企业以及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这样的优质服务平台,目前产业总量已经跃居全省前三。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业头部企业的集群优势尚未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上游的材料和设备。我们南通最强的是封测,主要代表:通富微电,是国内乃至世界级的封测头部企业;江海股份,已是国内铝电解、超级电容器的头部企业;大唐恩智浦、捷捷微电、有感科技等企业在某些细分市场比较出众,但尚未形成绝对竞争力。而世界三大连接器集团之一的富加宜(FCI)、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领军企业高德新型电子元件项目、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军企业中钢科研节能科技等一批标志企业、重大项目虽已经落户或正在建设,但要作出较大贡献仍需时日。

二是行业内企业普遍融资困难。集成电路属性决定了该产业工序多、品类多、迭代快、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以江苏综艺股份所属芯片设计企业为例:旗下北京天一集成技术成功研发国内首颗填补空白的数字助听器芯片“十年磨一剑”,用了3年才实现了成功流片,这还是我们设计技术路线较为先进、自有资金充裕的结果。一些有前景的芯片设计、制造项目正面临资金困境,如,存储主控芯片设计厂商,高新区的江苏华存电子虽然前期获得了1.7亿元A轮融资,但目前在进一步升级产品技术时碰到了资金瓶颈。还有很多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类似情况。

三是行业人才缺乏。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主要来源于海内外人才招揽、业内培养及应届大专院校生。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囿于我市产业规模与城市能级,首选我市的非常少;同时我国高校集成电路科班出身的非常有限,更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这方面,我省的南京市瞄准这一行业痛点,于去年10月创办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专门培养EDA新生力量、微电子工程实践型、集成电路革命性、颠覆性前沿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上述做法值得我市借鉴。

综上所述,对于进一步打造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我市现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链整体布局

基于半导体产业链的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三大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封装测试领域,我市有通富微电这样的行业“大咖”,完全可以借力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入驻南通,如专注高端有机无芯封装载板研制的国内龙头企业——珠海越亚半导体等企业。南通可以进一步围绕封测产业链的优势,与全国集成电路测试仪器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在我市设立“产业园”“研究院”,打造中国“测谷”,加速如御渡半导体、中科飞测等企业入园。

在芯片设计环节,还可以深挖潜力,依托南通本土企业将其投资的芯片设计企业落户我市,比如:我们江苏综艺旗下,就拥有国内唯一的数字助听器芯片设计企业北京天一集成科技、图像处理芯片填补国内空白的“星光中国芯”的实施单位中星微电子等。

二、盘点并升级产业政策,提升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

根据《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我市制定了包括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各种信息显示,我国17个城市将在2025年前,将地方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这势必会带来地区竞争的白热化,产业政策迭代的加速化。如南京“宁科贷”已于20213月推出升级版,不但扩大企业申请面,更将企业营收上限提升到2亿元,单户授信上限提高至2000万元,风险代偿、增量补贴标准也同步提高,优惠力度都显著高于我市前不久出台的“江海英才贷”。有鉴于此,我市的政策盘点和调整已迫在眉睫。

三、进一步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及政策扶持力度

国内许多城市把集成电路作为未来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导致该方面的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我市在做好吸引领军人才的同时,可通过继续教育这一举措提升现有行业人才层次,培养紧缺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实际操作型人才。

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土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建设,扩大生源,进一步缩小生源与本土企业需求间的差距。

尽快将我市人才新政落到实处,对于高级人才、创业人才与团队启动资助及激励保障等要落实到位。人社部门也要安排培训资金,支持发展职业培训。

(发言人系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