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不断提升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5-03-2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不断提升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经济界  何  平


近年来,我市紧盯分级诊疗工作要求,找准基层医疗机构定位,切实加强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初步构建功能互补、医防结合、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城区社区中心与市级医院进一步密切合作,开设专家门诊42个,设立联合病房7家,建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20个。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年基层门诊号次101万,收住入院患者1700余人,同比均大幅上涨。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然而,受制于医疗机构竞争激烈、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主城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较缓、硬件不优、队伍不强、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距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体制机制方面,市级医院与社区中心的人、财、物隶属不同的管理主体,医疗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整合,上下联动机制很难真正建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内部不同等级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整。基础平台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城东、虹桥等中心医疗用房面积严重不足,观音山中心用房仍为80年代建筑,制约中心发展。人员队伍方面,基层卫生人员配备缺口较大,医生年龄断层明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岗位人才紧缺。服务能力方面,基层特色科室品牌效应不明显,基层队伍能力提升还需长期培养过程。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未来5年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期。我们要把握重点,精准发力,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以市区协同联动为重点,健全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深化合作内涵。加强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上级医院技术优势,通过业务指导、专家下沉、科室共建等方式,促进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共享。按照“基层预约优先”的原则,推动三级医院向社区中心开辟就诊、检查、住院绿色通道。畅通服务渠道。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在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制定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加快信息化建设。借助南通市基层卫生健康云HIS系统的功能,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促进社区中心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业务衔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信息共享和授权使用。

二是以落实功能定位为重点,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由市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基层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基层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确保实现二级社区医院建设标准,多点布局公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群全覆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国家、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合理改善业务用房,优化诊疗环境,配齐配足医疗设施设备及相关辅助、办公设备。

三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积蓄基层医卫发展动能。壮大基层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南通名医工程”“人才强基工程”,优化高层次人才和基层急需紧缺人才招引程序,着力破解制约各单位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健全薪酬、编制、职称等政策,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使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邀请市级专家下沉带教,有序推进社区专科人才进修,为基层卫生发展储备人才资源。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社区中心高级岗位聘期考核,以“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为导向,激励中心领导班子、高级职称岗位人员认真履职、示范引领。

四是以提升能力水平为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增效。高效整合市区资源。深化市级医院与基层社区中心的合作,设立区级健康管理中心,共同推进前列腺健康筛查、肛肠疾病筛查等项目开展。建设区级临床检验中心,有效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培育基层特色品牌。补齐口腔、中医、康复等薄弱专科短板,推动所有社区中心实现市级基层特色科室全覆盖,形成“一中心一特色、全专并重、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推动全程健康管理。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构建医防融合新模式,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打造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提供慢病筛查诊疗、追踪管理、健康宣教、运动干预等一站式服务。

五是以强化政策保障为重点,形成分级诊疗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促进患者树立科学就医理念,提高科学就医能力。争取政策支持。建议医保部门积极探索医保总额付费制,合理提高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年度新增医保基金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完善考核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并重,建立以诊疗号次、签约数量等工作实绩以及群众满意为主的考核标准,严格执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敢于动真碰硬,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发言人系江苏金秋弹性织物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