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加快海洋强市建设,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以海聚能 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民进界 刘志刚
南通要“加快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既是省委省政府对南通寄予的殷殷厚望,更是南通下一个万亿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南通发展的重心在沿江,沿海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仅为上海1/4、青岛1/2,涉海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海洋产业创新能力总体偏弱,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还显不足。在去年海洋强市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以海聚能,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把科技创新的最大变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为此,提几条建议:
(一)突出平台“赋能”。一是要招大引强。善于巧借“他山之石”,走进高校走进金融机构走进央企,瞄准挪威、韩国等涉海发达国家,青岛、深圳等海洋产业领先地区,寻求战略合作,广泛嫁接合作资源,强化与702所太湖实验室、上海交大长兴岛实验室联动,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谋划船舶海工国家实验室,争取更多高层次、引领性的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南通。二是要建好用好。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等现有涉海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功能升级、作用发挥,特别要针对平台技术与产业需求匹配不精准的堵点问题,建立企业、平台常态化沟通机制,遴选一批懂产业、懂政策、懂沟通的机关干部,作为平台产业顾问,加强对科创平台的产业指导,确保这些“大代价”引来的“大平台”,能发挥“大作用”带动产业“大发展”。同时要以“极地与极端环境模拟实验设施”省大科学装置预研为契机,加快建立一批服务海洋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通布局。三是要化零为整。要推动一批已落户的涉海高端创新平台强强联手,组建创新平台联盟,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联合开展集成攻关;支持海洋龙头企业联合创新平台牵头组建海洋创新联合体,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抱团之势。
(二)加强主体“增能”。一是要做大科创企业“蓄水池”。聚焦低空经济、深远海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研究制定海洋产业科技招商资源图谱,建立海洋产业专家智库,大力开展涉海领域海内外科技招商。同时,聚焦海洋产业链关键领域,组织涉海领域科技双创大赛,吸引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海内外高水平科创项目集聚南通。二是要打通成果转化“肠梗阻”。鼓励高校在通设立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引进培养一批懂专业、懂市场的海洋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利用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南通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海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加快海洋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三是要磨砺自立自强“金刚钻”。聚焦海工装备核心模块设计、分段式叶片、海洋通信等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面向全国大力开展“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重大项目攻关,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国产化替代率和自主可控水平。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涉海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深度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推动园区“育能”。一是组织海洋特色园区培育。充分发挥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等特色海洋园区承载功能,精准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涉海科创项目,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海洋科技“园中园”,大力支持南通创新区加快建设船舶海工高端设计服务集聚区。二是完善特色园区配套体系。推进海洋领域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构建海洋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生态,指导全市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争创省级标杆孵化器。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主导产品更新换代和质量提升。三是积极探索园区跨江合作。推动我市海洋特色园区与上海、苏南等地成熟品牌园区建立载体共建、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共建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海洋特色化园区。
(四)实现机制“促能”。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现有政策,研究制定增量政策,将适用性政策向海洋领域倾斜,对国家级和省级涉海高端创新平台给予可持续支持,对海洋领域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人才团队,纳入市级人才引进专项。二是要强化争先比拼。利用全市科技创新双月例会、项目季度观摩会等机制定期调度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成效,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增加相关指标内容,进一步压紧压实板块园区全域向海的责任和意识。三是要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如东、启东、通州湾等沿海地区建设海洋产业垂直基金。发挥科创投资集团等国有投资平台引领作用及市“拨投股”项目资金牵引作用,“以投带引”吸引更多涉海类高成长性科创项目落户南通。四是要强化科教协同。推动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江苏航运学院等在通高校加强海洋领域人才培养与优势学科建设,“订单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发言人系南通市科技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