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多元构建城市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4-10-1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多元构建城市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民进界  蒋桂红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国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并高度重视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2023年7月3日,南通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南通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对“精神(心理)科门诊的建设、具有精神卫生执业资质医师的配备”等方面都进行了目标定位。但当下整体的推进与方案的愿景尚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仍然不足,认为只有那些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人群才需要帮助,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第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三年疫情之后,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占比明显攀升且存在低龄化趋势。第三,缺乏专业的心理指导力量,在“预防”和“治疗”两个关键节点,不能实现有效的跟进,从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民众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指导。

如何做到多部门联动、多领域发力,构建广覆盖、高水平的城市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人民群众健康心理的养成,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比如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手机客户端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有影响力的媒体可单独开辟“心理健康”栏目或版块,引导民众明白“身心同健康”的重要性,深切地感受到“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公益讲座,提供志愿咨询服务等。目前,心理健康进学校推进得较为扎实,但面对成人的相关宣传场次不足,效果不明显,尤其是进村、进社区的力度还不够大,应通过大力的宣传,实现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 

二、进一步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建议加快搭建市、区、街道、社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四级网络全覆盖,尤其是下沉到社区,更是需要大力跟进的。《南通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指出:2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完成精神(心理)科门诊建设目标,这既需要有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更要在“重预防”上下功夫,对于的确存在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要实行常态化跟踪帮扶,杜绝极端事情的出现。还可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联合民政、妇联、公安等部门,为空巢留守老年人、遭遇意外伤害妇女、困境儿童等提供情绪疏解、家庭矛盾调解等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建议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充分发挥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优势,将心理学、大数据、信息科学充分融合,打造“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三、进一步强化心理专业指导力量。目前,心理专业力量的配备不足是制约多元构建城市心理服务体系的因素之一。仅以小学为例,对照千人比一的配备标准,即一千个学生配一个专业心理老师,不少小学是无法达标的。建议发改、卫生、教育等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在调研各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校等配备管理等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医疗机构派驻等途径配足专业力量。同时,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工作,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并充分依托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作用,针对专兼职人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对心理问题的识别与服务能力,从而为多元构建城市心理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优秀的心理服务人才库,努力形成集政府力量、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于一体的工作合力。

(发言人系市启秀市北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