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充分利用国际绿色经贸规则 打造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绿色高地

来源: 经科委 发布时间:2024-05-29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充分利用国际绿色经贸规则  打造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绿色高地

特邀界  侯艳秋


绿色经贸规则是指在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中,国家或经济体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后疫情时代,绿色发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能,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当前,全市上下正将“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支撑”。在推进过程中,应当把国际绿色经贸规则作为重要引导指标,形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产业创新协同绿色高地。

一、高点定位,加快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建立

相关职能部门应关注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相关动向,聚焦欧盟碳关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国际绿色经贸规则,系统分析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具体影响,梳理我市将受影响的重点企业名单和产品清单,研究提出我市在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碳足迹认证、绿色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对策举措。要对标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绿色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链,适时推出鼓励和引导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培育低碳产业新动能。围绕低碳零碳未来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深远海风电、低碳氢能、新型储能、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产业发展。率先建立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指标采集、数据分析机制,动态监测国际碳市场价格和相关行业国际产能布局,形成多区域多部门协同的预警机制和产业引导机制。

二、高效应对,开创低碳创新合作新范式

围绕行业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低碳创新产业体系。在优势行业探索设立行业低碳创新联盟,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搭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打造碳排放监测智慧云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深度服务。建立健全绿色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扶持初创企业和成果转化。鼓励低碳咨询、检验检测、认证交易等现代服务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在重点园区率先打造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服务重点产业链的低碳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节能降碳提供诊断服务。

三、高位推进,开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

加快建设国际零碳合作园区,搭建中外高等级智库平台,畅通双边工商合作渠道。鼓励园区企业建设零碳工厂,推动低碳先进技术在国内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编制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引导重点企业提升ESG管理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减排倡议,提升规则标准国际话语权。联合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发展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应对能力。尝试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服务产业示范平台。推动先进绿色产品走出去,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

(发言人系海安市副市长、民盟南通市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