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强健康乡村建设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农工党界委员 周晓宇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巩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健康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获得感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硬件设施有短板、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卫生技术人才紧缺、机制活力不足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农村医疗健康条件与健康乡村规划纲要要求相差较远。为此建议:
一、建立健全“四位一体”战略保障机制
健康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涉及多领域的长期工程,应尽快建立健全涵盖组织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评估考核体系的“四位一体”战略保障机制。各地应建立区域健康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所属领域除卫生健康、财政、环保、教育、宣传、人社、住建等部门外,还应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孤岛”。实施严格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激活内力,推动建设进程优质高效运行。依据区域地理和发展阶段特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编制因地制宜的健康乡村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强化落实。
二、构建“五领域一中心”健康治理模式
通过健康乡村健康治理模式的构建,实现健康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促进农村卫生与健康事业同农村产业经济的齐步发展。一是培育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的特征包括身心健康和社会状态良好两个层面,前者可通过提高农村健康服务与保障水平而获得,而后者更倾向于通过文化渲染、促进增收和改善民生予以实现。二是营造健康环境。面对不容乐观的农村生态现状,应彻底切断牺牲农村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恶性链条,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尤其在垃圾分类处理、农药化肥污染整治、天然林保护等突出问题上加强技术与模式创新,完善多维机制,杜绝恶化,推动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三是优化健康服务。从扩大农村健康服务供给总量和优化供给结构两方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健康服务模式由“以疾病防治为中心”向“综合健康管理”转变。四是促进健康文化。基层医疗机构和学校作为健康教育最直接、最重要与最理想场所,应在服务和教育的各阶段,渗透健康知识、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的相关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针对农村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薄弱的问题,则需要着重开展专项健康教育计划。
三、将健康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考虑
一要加大扶持,提升服务能力。像抓农村义务教育一样抓好乡镇卫生事业,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实现“常见病不出乡镇”的目标。加大对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整合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解决基层医疗房屋、医疗设备不足的现状,真实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让村民真实获得幸福感。完善乡村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办法,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的职业吸引力。重视中医在农村的保护与传承。二要振兴乡村医疗建设,提供优质卫生服务。近几年,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全面推进,在框架已经搭建好的前提下,相关部门今后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签约服务的内涵建设以及服务规范方面,在稳步扩面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村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一直存在高层次人才短缺现象,相关部门应积极营造环境,招揽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导和鼓励县级以上医院医生到乡村医疗机构去挂职或进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三要健全医疗制度。建立健全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形成以县直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卫生保健网络。严格规范医疗服务和收费行为,努力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医假药、虚假广告等各种非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四、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水平
一要规范慢病管理。要全面实施全程健康管理,针对慢性病居民,提供“医防融合、全专结合、全程有序”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为抓手,实现慢性疾病诊、疗、护、管、康一体化闭环管理模式,降低合并症发生率,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要完善签约服务。通过加大医保政策倾斜、财政支撑等方法,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全面推行“点单式”签约服务,设计特色服务包,拉开服务梯度,丰富服务内涵,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结合医联体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落实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住院、优先检查”等便利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完善签约服务费激励机制,优化签约服务费绩效考核指标,促进签约服务激励,强化对家庭医生费用管理信息化工具的支撑与应用,签约服务补助经费和奖励基金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充分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主动性。三要健全考评机制。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强化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共同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督导、严格执行各级考评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作为体系建设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核定服务数量,明确质量标准,激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变坐等式被动服务为上门式主动服务。将服务人口数量、完成服务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对村民知晓率、满意度、服务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发言人系农工党南通市委副主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