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议

来源: 社法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4-10-28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议

社科界政法组  王  念


社区作为市域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及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中之重。社区的治理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从前期调研来看,我市尤其主城区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上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创新和探索,形成了社区治理的特色和亮点。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矛盾与困难

1.社区居民身份、需求、价值取向多元化,社区工作难度大。有些拆迁小区居民生活模式、理念往往差距较大。原来依靠村民自治,村规民约发挥重要作用,形成社区后,如何依法依规提升管理效能,是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需求多样化,社区治理与群众衣食住行、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尽管社区一般都设有专职或兼职网格员、全要素或全科社工,但要真正满足群众需求,难度依然较大。

2.社区干部梯队建设不够合理,能力与现代社区管理匹配度有待提升。部分社区干部由农村干部转变而来,面临新形势、新发展和新变化,较难突破旧的工作“套路”,在涉及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环境、治安管理等服务工作时难有作为。目前社区干部中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较普遍,年龄大的社区干部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但不善于处理文字和创新管理;年龄小的社区干部一般学历较高,但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因此,往往出现工作分工不均衡,一些既能处理问题又能做文字工作的同志就成为社区最忙碌的人,但这样的同志也最容易被“压垮”,萌生退意。

3.社区干部待遇低、保障差、任务多,人才流失率高。当前社区干部收入扣除五险一金等,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4000元,年收入一般在5-10万元,且公积金月缴额很低。社区收入不高导致许多青年人才流失,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也较低。同时社区属地管理责任越来越重,一个社区对接上级N个部门,各种台账、报表、检查让社区疲于应付,社区干部普遍一人身兼数职,权力与工作职能不匹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群众的精力。

4.居民和物业参与度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难以形成。从人员上看,真正能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大部分是退休在家、文化水平不高的居民,或是寒暑假期间到社区参加活动的学生群体,居民总体缺乏有效参与。社区的环境治理最终还是要依托物业。但是居委会对于物业的管理服务没有抓手或是相关的考核机制,权责不清也会导致扯皮或推诿,引发群众的不满。

二、几点建议

1.创新人员配置,配齐配强社区专业工作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才能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一是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领头雁的能力和活力,做到“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二是选派区、街机关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或驻区,既可以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又可以提升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三是加大对社区优秀党员干部中能人的使用力度,做到榜样引路,典型示范;四是配强网格管理员队伍,使每个网格的工作效能得到体现,有效形成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骨干队伍,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

2.贯彻群众路线,扩大社区工作依靠力量。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使社区管理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一是充分挖掘社区居民中的能人群体,发挥他们在社区治理中的动员、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二是建立社区工作志愿者服务队,发挥退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充分挖掘社区居民中两委委员的积极作用,完善居民议事方式,推进社区协商民主,健全问题解决机制;四是选配优质物业,厘清社区管理服务与物业管理关系,推动实现物业公司的优胜劣汰。

3.加大引导和指导,推动社区减负增效。要为社区工作者减负,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为老百姓服务上。厘清基层行政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职能边界,按照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要求,推进社区还权赋能,构建“政社互动”新模式,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强化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落实,通过“靶向”实训,让社工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4.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一是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落实“四结对五必访”要求,建立社区干部会同邻里党员骨干包户帮困,志愿者扶弱、应急救助机制等。二是改善社区问题流转解决机制,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工作大数据共享机制。可联合各级党委定期召开“走帮服”重点问题协调推进会,综合面上资源,开展联合整治,综合执法,推进问题有效解决。三是改革社区工作评价机制,社区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可改为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益+低偿”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工作成效的依据。尝试开展全科社工星级评定,激发社工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四是改革社工薪酬发放机制,根据岗位工作的难度、广度,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的薪酬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干部更多的深入基层、切实服务老百姓。

(作者系北京大成(南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