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强化农机装备制造和应用 建设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强市
特邀界委员 张 伟
农业要强,装备必须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在2024年率先建成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先行市,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2%以上。南通要抢抓新型农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加强高性能和智能化农机装备建设,提升农机装备在不同种植区域普及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当前我市农业机械化所面临困难
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特别是智能农机装备普及化,是世界农业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农机装备“控制智能化和作业智慧化”趋势明显,日本和美国分别提出至2025年和2030年实现农业全面数字化和数字农业高端化。南通特色农业发展突出,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行业规模量大,农机化工作重心已经由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农业全产业机械化转变,智能化、绿色化农农机装备应用呈逐年上升态势,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农机装备生产和普及还面临一些困难。
一方面,受我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和实际农业需求制约,农机装备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亟需强化提升。一是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受制于人”,液压控制器、变速器和高精度传染器等进口依赖度较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大排量变量泵、阀、马达等,多数来自美、德、日、意等国家。二是先进基础工艺缺乏,农机零部件精度低、成本高,导致农户使用高水平农机装备成本过高,无法提升农机装备使用率。三是关键基础材料落后,农机装备可靠性不高。如离合器活塞、摩擦、耐磨减阻等材料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农机可靠性不高,如离合器活塞、摩擦、耐磨减阻等材料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农机可靠性不高,同时研发测试创新平台缺乏,南通乃至江苏的农机企业研发投入多为营业收入的3%-4%,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要素融合不够、研产推用衔接不紧等问题,亟需优化改善。一是高效绿色智能及特色农机装备缺乏,我市在役拖拉机普遍不具备智能操作功能,收割机尚未实现产量和含水量实时监测。特色农业的特色机械化水平偏低,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情况。二是农机—农艺—农田—农人融合不够。稻—油、稻—麦周年生产及果菜农艺复杂,中小规模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程度低,“机不适用”“有机难用”普遍存在,农机驾驶操作维修职业苦脏累,年龄普遍超过60岁,“后继无人”隐患严重。三是研产推用一体化机制不健全。农机新产品产业化周期平均需5年以上,结构设计却易模仿,知识产权保护难,农业机械设备基层推广队伍相对薄弱、活力不足、专业化不强。
二、相关对策建议
南通要用好当前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提速发展的红利,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加快装备普及进程,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
1.强化智能农机装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调整机遇,争取引进国家智能装备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或配套企业落户南通,围绕智能感知—决策—控制的技术链,强化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
2.培育壮大智能农机产业。重点扶持规模以上企业,在智能化、零部件及特色农机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针对产业链开展强基赋能,支持链主企业与推广机构、种养合作社等共建一批机械化实验基地,瞄准整机装备或核心部件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孵化,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或销售提成获得成果转化收益。
3.打造高标准智能农机融合应用先导区。以主产县区或规模化基地为单元,打造一批无人化农场、信息化蔬菜园、智能化植物工厂。按照农机—农艺—农田—农人融合发展理念,加强粮油机械化生产制度研究示范。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条件建设,匹配数字化农场建设需求,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依托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一批智能化育秧、粮油烘干仓储及农产品加工等共享服务中心。
4.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围绕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建设以智能农机为数字底座的智慧农业数据平台,提升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作业监测、维修诊断和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户更方面、更快捷使用农机装备。
(发言人系南通市国家安全局局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