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加大对方志文化利用的建议
中共界委员 姜荣芳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建设,文化为魂。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我国现存的古籍中,历代旧志约占10%。地方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脊梁作用。当前,我市部分地区仍存在对方志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农村文化设施整合使用力度不够、人才及资金配套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需加大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进一步完善方志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地方志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地方志是记录乡村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地方志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是全面记载农村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全面盘点乡村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方面的状况,追溯乡村的历史渊源,填补文献空缺,总结乡村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较详细地记录现当代乡村发展变化情况。可以说,村史村志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功能。
2.地方志是资政服务、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盛世修志,功在当代,惠泽无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修志工作时说,“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村史村志既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了解地方山川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又能起到对外推介营商环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地域文化的软实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地方志是教化育人的一剂良方。村志具有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官书”权威性,是在正确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记载着一个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物产状况、人物传记等方面内容,是为村民提供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正确而又适度地调动人的恋乡恋地情结,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宣传时代精神,离不开地方志的记录与传播。
二、南通方志文化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1.部分镇村对方志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当前,多数镇村建设发展更加注重的是乡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更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的经济和物质方面的财富,认为只要收入提高了就意味着乡村振兴发展了,导致片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而忽略了乡村振兴中资料的收集整理,未系统规划编纂村史村志,没有用志书记录好乡村的伟大变革,制约了地方志精准服务乡村发展等工作的开展。
2.部分农村文化设施整合使用力度不够。在我市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虽然形成了大量的基地和示范点,但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乡村文化振兴阵地,大多数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只是将文化馆、博物馆与乡村文化概念进行表面结合,并没有挖掘当地乡风习俗、民俗民风、村史、地方史以及文化史等文化资源、梳理文化体系、融入文化理念,没有统筹推进村史馆村情馆建设,没有形成有内涵、有内容、有形式、有理念的乡村文化振兴阵地。目前我市的303家镇村史馆中,启东建成数占比92%,实现了全覆盖,其余县(市、区)较为滞后,甚至部分地区没有一家镇村史馆。
3.资金、人才等的支撑和保障略显不足。地方志横跨百科、纵贯古今,加强乡村方志文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人才等的保障。目前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不多,缺乏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充足的人才建设资金专项经费,导致部分地区人才流失、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三、建议
1.将方志文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鼓励乡村史志修编”。《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指出,“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赓续乡土记忆。”作为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位列全省第二的南通,要积极发掘地方志历史资源,在南通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上,注重推动村史村志编修工作,充分利用地方志文字记载并进一步挖掘地情资源,让地方志文化成为出谋划策、出力出彩的有力助手。
2.加大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激活乡村文化生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要统筹推进村史馆、村情馆等的建设,留存乡土记忆,定格时代光彩。注重乡村振兴中资料的收集整理,规划编纂村史村志,用志书记录好乡村的伟大变革,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主管、群团配合的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文化振兴大格局。
3.进一步完善方志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方志人才激励制度,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采用不同的方式发现、培养和挖掘方志人才,为培育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提供物质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强化方志文化建设评估机制,有序进行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通过采取多元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艺术,有效推进乡村方志文化的工作任务,确保方志文化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成效。
(发言人系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