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推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4-08-13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推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闻界  王一鸣


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产业转型的不断升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育工作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专技人才方面

一是企业对职称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参次不齐。在建筑行业中,由于职称关系到企业运营发展和直接利益,普遍重视程度较高;在规上企业中,能够做到有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的人事管理人员、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而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普遍处于无系统工作理念、无专设管理部门、无专职管理人员的“三无状态”。

二是职称评价制度还缺乏科学性和精准性。人才评价标准单一,不同行业、领域、岗位实行“一套标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套用“一个模式”。看似易于操作,实则难以反映出行业特殊性、个体差异性。

三是人才结构在产业分布和职称比例上还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建设、机械、船舶工程等传统支柱行业专业人才富余,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还存在大量复合型、紧缺型人才缺口。

(二)技能人才方面

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人社部明确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差距,激励举措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足。部分企业把职工技能培训当作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对于职工技能教育培训投入较少,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用工依赖政府招聘、技术工人依赖政府培养的现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三是高技能人才评价资源存在不足。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职业不断涌现,但评价技术资源开发周期长,导致新产业、新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出现真空期,形成了用工缺口。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专技人才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优化职称服务。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职称评审信息,帮助企业专技人员快捷精准了解掌握政策。进一步健全人社部门“一体化”平台网上申报、评审答辩、查询验证等功能,加强数据集成共享。推行全程“无纸化”不见面审批,提升后疫情时代职称评审的安全系数和行政效率。

二是科学评价强化过程监督。评审前利用门户网站、信息平台、工作群组多渠道公开评审条件、申报程序;预审阶段严把材料关口,对于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载入职称申报诚信档案;评审环节实行封闭评审、民主评议,当场产生评审结果;评审后强化事后监管,建立随机抽查、评委专家异地交流机制。

三是创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丰富职称评价主体,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打通职称贯通机制,落实职称与职业资格贯通政策。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赋予用人主体更多的“话语权”。

(二)技能人才方面

一是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将高技能人才发展经费纳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通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相应职业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称评定等方面分别与大专生、本科生同等对待。

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联合成立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企业职工、劳动者个人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经备案后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为中小企业职工提供评价服务。

三是加大数字智能等新兴产业技能人才评价。聚焦数字产业和新兴职业,推进数字技能等评价备案机构培育布局,支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进一步拓展评价项目和评价范围,充分发挥数字智能等新兴产业技能人才评价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

(发言人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