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强海洋科创平台建设 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来源: 环资城建委 发布时间:2025-02-2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加快海洋强市建设,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强海洋科创平台建设  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新闻出版界  易于迅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沿海地区是全省的潜在增长极,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省委信长星书记要求沿海聚焦海洋科技和产业这两个关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南通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奋进“下一个万亿”,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海洋科创成果,推动了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诞生了“天鲲号”等一系列“大国重器”和“海上利器”,在海洋资源开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2023年全市海洋经济总值约2500亿元,占GDP比重约21.2%、全省海洋经济总值的26%。

但也要充分看到,我市海洋科创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海洋科创能力还不够强,战略性、原创性、基础性、关键性、高附加值创新成果还较少,“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比如,船舶制造领域,高端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等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较大,高附加值船用设备本土化率只有10%。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核心传感器、动力定位、海上锚泊系统等核心产品、关键技术仍缺乏自主性。海洋新材料领域,耐高温高寒高压、耐盐耐腐蚀材料的基础研究薄弱。

二、问题分析

1.海洋科创平台布局滞后。我市明确了九大海洋产业,但对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缺乏深度研究,中长期发展路线不够明晰,对相关的重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凝练不够深,相关领域高能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布局规划滞后。

2.海洋科创平台能级偏低。我市海洋领域48家科创平台中,没有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只有1家省级海洋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重点企业实验室。海洋科创人才严重不足,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尤其短缺。

3.海洋科创成果转化不多。有些成果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转化难度大;有些成果成熟度达不到市场需求,转化价值小;有些成果市场推广不足,转化效率低。涉海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小,科研成果需求不足,技术交易不活跃、交易规模小。

三、思路建议

以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与谋划未来产业为重心,围绕“朝什么方向创新、在哪里创新、创新成果如何用”等基本问题,加快海洋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实践提供强劲的“蓝色动能”。

1.明确海洋科技创新方向,抢占创新发展新高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谋划海洋科创平台建设,避免盲目盲动。一是厘清海洋科创战略规划。研究清楚要构建什么样的海洋产业格局、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海洋科创平台,在此基础上谋划海洋科技战略发展规划,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二是加强战略科技情报研究。聚焦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通讯等领域开展战略研究,精准把握海洋发展大势和产业优先方向,洞察科技竞争态势,抢占科技研发制高点。三是凝练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精准研判产业和科技发展态势,围绕海洋主要产业,凝练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项目突破,聚力形成一批原创性、战略性、颠覆性的海洋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延链,拓展应用场景,催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赢得发展主动权。

2.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托举创新发展新空间。科创平台是集聚海洋科创人才和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科创平台能级有多大,对科技创新的助力就有多大。一要参与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抢抓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机遇,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涉海科创平台,形成以高层次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为补充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二要规划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焦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深远海牧场、深远海通讯遥感、船舶海工装备、海域安全等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规划建设一批海上试验场、海洋科考船等科技基础设施,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系统性的、高精尖的科研设施设备和实验测试场景。三要推动现有海洋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省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实验室,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海洋科创高地、人才高地。支持加快东南大学国际海洋学院、南通大学海洋学院等涉海高校建设。鼓励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等早出科研效益。

3.打造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升创新发展新成效。科创成果只有从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检验、彰显和实现创新的价值。一是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关键器件、核心部件的测试、分析、验证、开发等服务,弥补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实验设备、人才团队、场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短板,打通科创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二是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为科技研发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信息交流、技术交易、产业孵化、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上下游对接等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服务向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发展,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科创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打通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新型科技研发平台。鼓励涉海科技领军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由政府提供政策、基金,高校院所提供设施、人员,企业提供项目、资金,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目标,共建新型研发平台,让科研机构扎根产业一线,开展从应用研发、概念验证、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全链条研发创新。

(发言人系南通广电传媒集团编委、全媒体运营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