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4-04-19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农业和农村界委员  谢怀根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近年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主体培育、载体平台建设、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标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和苏南先进地区,全市农业产业链条规模不足、延伸不长、效益不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发展乡村产业仍然任重道远。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土特产土而不优。全市现有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4个,但尚未形成像“射阳大米”“阳山水蜜桃”和“盱眙龙虾”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竞争力大的江海牌特色产业,小微企业仍是品牌创立主体,产业集中度低,“重生产轻品牌”“重评比轻培育”等问题亟待解决。

2.农产品加工业有而不强。目前全市共有93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仅有14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仅有4家,尚未有像徐州维维和河南双汇等超百亿的旗舰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初级加工占主体,精深加工少、效益低。

3.融合发展要素保障不全。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以龙头企业为例,苏州、无锡、盐城等地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给予一次性20~50万元的奖励,并明确企业在申报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项目时享有优先权,而全市仅县级层面有3-10万元的奖励,市级层面没有,导致企业对申报龙头企业积极性不足,龙头企业发展后继乏力。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周转时间长、回流慢、季节性需求较大。据调查,超7成的规上企业均有贷款需求,由于农业企业的行业特殊性,绝大部分企业资产难以用于抵押。用地指标一直是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加工企业对厂房车间、仓储、冷藏保鲜等设施需求较大,尽管相关部门要求各地每年单列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据主体反映,用地指标实际上难以落实。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1.培育主体,激发发展活力。以提质增效和保质升量为目标,引导农业企业向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方向发展,培育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扶持政策,鼓励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内布局原料生产基地,提高研发投入,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2.发掘特色,打造产业品牌。重点围绕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江海风情的产业,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充分发挥区域公共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让土特产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3.完善链条,提升产业价值。因地制宜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支持海安、如东等地发展稻米深加工,配套发展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能力;支持海安、如皋、如东、启东发展河豚、黑鱼、紫菜、海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海门、通州、启东等地发展四青作物等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加工,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精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产业联盟等载体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群。

4.推进融合,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持续打造市域重点链和县域特色链,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后服务业为纽带的前端接生产、后端连营销的全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制定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建设清单,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及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完整完备的农业全产业链。

(发言人系南通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