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以科技协同创新 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 环资城建委 发布时间:2024-10-1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美丽南通建设”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以科技协同创新  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农工党界  郭一兵


交通运输行业是耗能大户,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南通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其交通运输行业一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南通市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总量的10%左右,其中城市交通是交通运输领域内的首位排放源。南通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推进科技与交通协同发展,答好绿色低碳交通的时代答卷。

南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如下三点挑战。

第一,城市出行结构的挑战。2022年南通机动车保有量达239.3万辆。根据预测,未来南通城市出行结构中小汽车出行比例达65%左右,小汽车将长期成为机动化出行的主体,而城市公交分担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没有达成公共交通优先的目标。

第二,城市交通能源结构的挑战。据南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消费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额49.7亿元,同比增长73.2%。然而,2022年,我市共上牌新能源汽车40461辆,约占全市新上牌汽车的1/4,相对于燃油汽车比重仍然很低。城区公交车仍未全部实现新能源化。

第三,城市出行需求的挑战。南通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城市出行需求变化的趋势难以定量预测,一方面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在持续增加,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日常出行强度将不断释放;另一方面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居民日常出行的范围和距离将有所增加。

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空间结构,合理控制交通需求。通过优化南通城镇化发展模式,从需求源头控制城市交通碳排放。从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南通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明晰各个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从系统上平衡不同功能区范围内的交通出行需求。以城区的职住平衡为优化目标,调整产业和城镇布局,提高各功能区内部的教育、医疗、就业、文娱等的自给率。实现对交通需求的合理管控,从源头上减少交通出行总量,降低交通碳排放。

二是优先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应重点做好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一体化,特别是线网融合和站点换乘一体化,可综合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减少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时间和距离,从整体上达到最优的碳减排效果。有序推进常规公交车的全面智能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推演最高效的行车速度与靠站时间,既能提高运营效率,又能集约化能源消耗;通过打造智慧公交体系,布局5G智能触摸式互动公交站台,为乘客提供可靠、体验好的“人、车、路”协同的智慧公交电子站台,提升常规公交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出行品质,吸引更多的小汽车用户使用常规公交出行,提升公交分担率。

三是打造智慧交通系统,推进出行一体化服务。持续推进南通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应特别重视智慧交叉口建设,提高交叉口的智慧化管理水平,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动态优化信号控制,合理配置交通流量,提高路网节点的通行秩序和效率,以保障全路网的畅通和稳定;通过研发交通网络平台和软件,将智慧化交通面向每一个道路参与者,结合道路实况将最优出行线路,实况道路信息反馈至每一个道路参与者;通过共享停车网络平台,鼓励居民将闲置的私有停车位共享,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大数据与互联网服务促进绿色出行在碳普惠中的落实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追溯单位及个体的交通碳排放量及碳足迹,建立绿色低碳监管机制,精细化管理交通碳排放问题,限制交通碳排放总量。

四是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普及新能源交通设施。多措并举提高南通市域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政府对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继续抵免新能源汽车税收,降低购置税、车牌税和汽车年税,减少停车费等使用成本;要加强南通新能源充换电系统建设,新增充换电站规模,优化充换电站布局,提高快速充电设施比重等,消除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后顾之忧”;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研发和应用车路协同技术,以单车碳排放最优向群体车辆协同碳排放最优转型,从系统角度提升南通城市交通的低碳排水平。

(发言人系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