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抢抓区域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不断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经济界 陆雪松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产业壮大、城市建设、沿海开发、民生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与此同时,一些制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例如,收益不高、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紧缺、活力动力不强,等等,都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就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破”与“立”相结合,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一是持续深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刚性考核、充分激励、刚性兑付的体系,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估,将经理层成员的表现与薪酬、任免紧密挂钩,以岗定人、以岗考核、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充分激发经理层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二是持续深化用工市场化机制。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做到“进”的公平公开,“出”的渠道畅通,“升”的精准有力。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建立管理、技术双通道体系,激活企业人力资源“一池春水”。三是持续深化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落实全员绩效考核,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突出“责任、能力、贡献、绩效”要素,一岗一薪。灵活开展多种中长期激励措施,探索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明确绩效工资与公司利润挂钩,有序推进“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增量激励”。
二、“变”与“稳”相平衡,提高国企运营效率。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南通发展战略规划,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投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资本合理流动,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将科研投入视同实现利润,提高企业加大科研力度的积极性,确保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推动国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探索国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有效整合行业上下游创新资源。三是进一步“因企制宜”推进混改。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指导混改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释放混改企业的融合优势。
三、“点”与“面”相联动,全面加强风险防控。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全面理顺授权监管体制。县(市、区)政府要设立或明确国资监管机构,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责。三是全面夯实资金安全委员会职责。加强对投资预算的跟踪监管,确保项目投资严格按照审定的投资预算执行;加强重大项目投后评估,提升项目运营质量;定期梳理关注类项目,确保不发生风险或将风险处置在萌芽状态。
(发言人系南通市国资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