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4-02-28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无党派人士界  张劲松


南通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老龄化程度较高,常住人口老龄化率32.09%。近年来,我市先后制订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通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30多项政策制度,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改善、医养结合加快推进、“链式养老”成效显著,已经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但对照广大老年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及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我市城乡、县域之间养老服务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有限,布局还不到位,基础服务有缺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主城区和其他县(市)区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二、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均衡。养老机构间“一床难求”与“多床空置”现象并存。公办养老机构条件好、收费低、政府担保,养老机构入住率将近100%;反观民办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小的收费低但条件差,规模大的条件好但收费较高,导致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有的入住率还不到20%。

三、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受限。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不到位。部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狭窄,服务功能不齐全,仅能提供最基本的就餐、娱乐休闲等服务,没有能力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更深层次的服务。

四、推进“医养结合”合力不够。一是顶层设计不足,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健部门管理,医疗保障由医保部门管理,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职责交叉等情况,整体规划和管理缺少合力。二是社会资本参与少,我市社区居家养老已基本实现社会化运作,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参与机制。

五、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养老服务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琐碎、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收入不高,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认可度不高,我市现有从业人员仍以城镇就业困难或农村务工人员为主;居家服务人员中,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护理服务人员偏少,就业稳定性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养老服务品质提升。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养老服务政策系统性研究,健全县乡村相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同时,推进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服务的政策供给,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建立健全养老产业链。

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明确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建设牵头部门,真抓实干确保新建住宅区交付养老用房时必须达到配建标准和使用条件。清理整合长期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养老服务用房,将闲置办公用房、学校、医院、宾馆等社会资源加以利用,改造成符合使用规范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三、强化工作协同,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效。重视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将其纳入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综合规划,并且健全医养结合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约束市场主体行为。政府协调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逐步建立科学、配套的医养结合政策框架。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投入,并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组织,整合医养资源,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产业链。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推进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规范行业从业标准,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家政服务、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现有行业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同时,探索“小老人照顾老老人”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健康、有能力的老人为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洁等生活照料服务。

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护理服务人员队伍结构。建议加大对包括辅助器具服务企业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税费上给予优惠减免,对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补贴。探索对与居家服务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由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达到一定时间的人员,参照养老机构定期发放岗位补贴,以提高其个人经济收入,增强岗位吸引力,畅通职业晋升通道,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护理服务队伍,从而优化护理服务人员结构。

(发言人系市医疗保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