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坚持产业转型、园区升级、项目提质一体化推进 高质量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市工商联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南通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在江苏省内肩负着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南通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不仅有利于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放大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更有利于积极顺应跨江融合新形势,主动策应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为长三角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更好肩负起国家使命,培育新的强劲动能。
客观看,南通在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中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交通条件便利等显著优势,但对比苏锡常、浙广深等先进地区,南通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仍不优、园区实力不够强、高端项目招引难等“成长烦恼”,需要关注和破解。为此,建议:
一是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当前,南通产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产业发展宜在战略和政策上采取锻造长板+补足短板、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虚拟集聚+物理集聚、市场需求+制度供给等新办法和新措施。要依托产业发展基础,谋划构建多层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四大快速增长产业,加快提升我市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竞争力;聚焦量子科技、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多个未来潜力产业,前瞻性开展未来产业培育孵化行动。
二是统筹优化园区整合新路径。更加注重空间整合,选择一批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园区,加快与相邻园区的实质性整合,扩大区域范围,聚集更多资源,加快扩量提质。主动适应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新形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亩产论英雄,加快提升单位用地和单位排放产出水平。对引进项目和现有企业,不仅要算产出账,更要算好投入账、环境账、能耗账,实行分类指导、因企施策、优胜劣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引导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相对稀缺要素,向优质项目和优势企业集中。持续加大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坚决清理僵尸企业,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坚持系统管理、规划先行,强化资金平衡,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资源政策匹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据共享,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快构筑项目招引新生态。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现有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精准摸排产业契合度高、对接成熟、联系密切的重点城市、目标企业,精准绘制高端产业招商地图,集中力量引入一批投入产出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链主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大项目。紧盯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有效承接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转移,力争引进落地协议投资额大、质量效益好的大项目。探索与苏南、上海等地区共建合作园区,实现全面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南通各级各类商协会在以商招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加强与“中字号”“国字号”商协会的对接合作,把南通推介到全国乃至世界。
四是加速释放动力机制新效能。跟踪研究全国先进地区乃至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动态,在支持协同区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面,保持政策力度和比较优势。深入研究跨区域集群培育的有效办法,针对江苏多个同质化的产业集群,如生物医药、现代纺织等多市共建的情况,应做好顶层设计,协同苏南及上海等地合作建设集群重大创新平台、重大产业项目,探索集群开放协作,联合建立跨区域集群建设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的新机制,形成发展一盘棋的生动局面。加强省市之间、部门之间联动,建立良性的政策互动机制,合力为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