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一“升”一“降”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助力南通建设健康中国典范城市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4-01-31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一“升”一“降”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助力南通建设健康中国典范城市

致公党界  施文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加大投入,多维施策,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成本不断降低(一“升”一“降”)。与此同时,我市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总体薄弱、医疗能力提升有限、支持机制质效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一“升”一“降”的质效。具体表现在:

一、资源配置总体薄弱。一是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房屋陈旧、设施简陋。基层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仅占综合医院的22.68%。二是基层医卫人员紧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占比78.4%,低于全省最低控制标准;医护比、床护比均低于全国规划目标或平均水平。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远程会诊、绩效考核、监管接口及双向转诊等重要模块的建设水平较低。

二、医疗能力提升有限。一是医技能力水平不足。乡村医生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36.3%,未取得相关资质达26%。二是公卫任务繁重。基层公卫服务内容已大为扩容,指标要求不断提高。三是综合管理水平落后。基层人才缺乏、设备不足、科室不全,医疗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支持机制质效不高。一是“招不来、留不住”困境亟待破局。现有的人才招聘使用、薪酬激励和保障机制效果不佳。二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刚性不足。基层首诊属于非强制性制度,双向转诊“上转容易、下转难”,加之群众“就高不就低”就医习惯,大医院“虹吸”严重。三是医联体建设不够完善。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独立核算单位,竞争大于合作,分级诊疗执行不到位。四是医保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医保向基层倾斜程度不够,家庭病床等新增项目未能纳入医保范围。

为此建议:

一、突出政策支撑,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用房建设改造、医疗设备购置等经费投入,使硬件设施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推动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二是加强制度创新和供给。研究制定基层医卫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开通引才用才绿色通道,实施长效管理。三是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升级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和健康管理互联互通,有序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应用,开展网络问诊和线上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

二、聚焦主责主业,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统筹布局基层医疗机构科室建设,补齐服务短板,形成“一院一品、全专并重、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二是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制订权责清单,实现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引导上级医院通过结对共建、临床带教、项目合作等方式下沉优质资源。三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以县(市、区)为单位,推进基层医务实训基地建设全覆盖,开展体系化、连续性、递进性、精准化及个性化的业务能力培训。

三、落实保障机制,多方协同形成合力。一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适度增加基层编制,完善“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招聘机制,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定上向基层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倾斜。改善村医待遇水平,解决好养老、医保等问题,稳定村医队伍。二是健全“双向转诊”。完善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转诊程序和相应的技术规范。开展双向转诊宣传,提高老百姓的知晓度。三是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继续拉大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以及市外三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范围,减少本地医保资金外流。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合理制定和调整巡诊、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价格。

(发言人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兼血液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