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赓续江海文脉,大力发展人文经济”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促进南通海洋城市人文经济聚集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建议
民盟南通市委会
南通有濒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因海而生的文化基因,沧海桑田的社会变迁,追江赶海的文化性格,海韵江风的文化意蕴,江海一体城市战略向海图强的发展趋势。与周边城市地域文化相比,南通文化发展的优势在于进一步激发海洋特色。要立足传统深挖江海文化区域特色,要着眼当前提炼文化发展亮点,要面向未来激发持续发展动能。要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关键在打造自身的特色优势。
一、塑造海洋特色空间
彰显南通襟江负海的城市特色,保护城市所处的江、海、绿的自然生态基底,处理好城市与生态的关系,突显其“江海交汇”的自然景观格局。提升南通山水城市的景观品质,结合濠河、狼山等具有南通特色的山水节点,建设城市级公共开敞空间。
重点打造沿江、沿海特色景观廊道。突出江风海韵、山水城市的景观特征,以沿江沿海的公园、滩涂、湿地、垦牧、城市组团、风景名胜和文旅景点等资源为节点,挖掘内涵、合理利用,串珠成链,形成沿江沿海特色景观廊道,强化两廊的引领作用,突出两廊统领城市风貌空间格局、串联重要节点的骨架作用。
打造美丽生态风光带。加强沿海特色风貌塑造,积极融入江苏沿海地区面向大海历史文化线路网络,与海岸线紧密联系,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和城镇村落,体现沿海“向海而生”的增长规律与文化特征。加强海与江、海与河的联动塑造,积极融入江苏沿海地区蓝绿景观线路网络,以海岸线和滨海风景路为主线,以与之交汇的栟茶运河、如泰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为支(连接)线,串联城、港、岛、滩,形成多元景观交织相融、展现沿海特色风貌的滨海长卷。编织沿海缤纷多彩的魅力网络,打造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美丽沿海南通模板。
高品质打造“缤纷百里”精华段。结合江海交汇的地理区位和沿江沿海的风貌特征,加快特色风貌塑造设计。对圆陀角—吕四渔港岸线进行整体塑造,形成“缤纷百里”最美海岸线。结合历史文化线路网络和蓝绿景观线路网络,串联打造特色风貌区,其中,南通狼山名胜、如皋通扬运河、启东吕四港湾突出人文特色,启东长江入海口、启东锦绣江岸、如东小洋口突出生态特色,共同展现南通沿海的景观特色和文化魅力。
二、发展现代海洋文化产业
南通是闪耀着海洋科技智慧的“大国重器”诞生地,海洋经济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世界首制大型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阁默号”、造岛神器“天鲲号”、世界首艘圆筒型深海高稳性石油钻井平台“希望号”等均走在经略海洋的最前沿。“开发海洋”不仅指开发海洋地理、生态、矿产、港航资源,还应包含海洋科技与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有条件成为南通向海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海洋文化产业是以海洋文化资源为原料,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产业,具体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与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艺术业、涉海影视业等。充分利用南通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和长三角北翼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对推动现代海洋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海洋城市背景下文化产业新业态。探索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建强文旅产业载体,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做足“文化+”融合文章,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以文化、创意、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园区文化生态,形成各个园区独特的IP,优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彰显园区产业禀赋,吸引携带原创性技术基因的企业入园。着力促进文化制造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5G网络、区块链等技术的数字文化产业,以数字技术促进文化制造转型升级,以文化制造提供数字技术发展舞台,积极打造全球文化智造中心。着力构建创作、生产、加工、销售、推广一体化的文化产业链,推动江海文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江海文化厚积薄发的文化张力。
三、打造新兴旅游目的地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工商名城,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打破行业壁垒,有效整合资源,推进文化、旅游、商业、体育高质量融合,释放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加快推进唐韵龙湾水镇、小洋口海之城、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通州湾游艇俱乐部、长江入海口文化生态保护提升工程等文旅规划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圆陀角、小洋口等滨海旅游目的地。加强沿海特色风貌塑造,有序推进别具特色的风貌塑造项目。
构筑复合型文商体旅消费新空间,培育新型文商体旅业态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假日经济、首发经济、赛事经济、音乐经济、夜间经济、非遗市集等“特色经济”,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引领时尚品牌向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和重点商圈聚集,打造新国潮、新国乐,拓展智能化消费体验“新场景”,优化消费空间品质,打造“美食之都”“购物天堂”,激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以历史根脉、江海风光、红色记忆、生态成果为载体,深化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串联最美江海岸线,打造南通独特文旅经济。
具有江海特色的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推动南通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全域旅游发展体系。重点发展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体育运动等亲海旅游业态。优选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等积极打造旅游特色园区。发挥好南通中远海运船务海洋工程博物馆等海洋文化旅游展示功能,通过海洋工程从古至今、从浅海到深海的知识科普和互动体验。
高起点构筑展示平台,在持续打造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基础上,创设开渔文化节、港口文化节,在南通创办中国(或国际)海洋文化节,打造一批具有南通特色、国际影响的节庆品牌。提升南通海洋文化品位,展示南通海洋文化迷人魅力。
(发言人凌鹏系民盟南通开发区综合支部主委、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产业发展处(长江办)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