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
工商联界 张东华
南通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2%。其中,主城区60周岁以上人口达21.7万人,占比29.36%,8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3.9万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在逐步增强。
但是,目前我市各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目前的养老服务格局大致是“9073”,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左右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特别是选择机构养老的占比很低,养老机构的空置率较高,以主城区为例,全区38家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仅为6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特别是养老护理人员年龄明显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存在盲区,导致社会信任度不够。二是家庭养老尚未形成很好的合力。受中国传统的赡养文化影响,大多数家庭仍不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更多地选择居家养老。但是,由于居家养老存在着社会服务资源供给稀缺和“碎片化”现象,确实给家庭成员带来较大的压力。三是单纯的社区养老与老年人的需求还不完全匹配。有些社区日间照料站空白、设施过于简陋,比如主城区172个社区尚有93个社区无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食堂也只有26家,仅占全部社区的15%。
为此,亟需打破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界限,通过推进全市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灵活和高效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编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规划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议制定南通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规划,明确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目标,并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政策支持。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口密度、养老需求和服务资源分布,合理规划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社区中同步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的嵌入。二是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和运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合作的共赢局面。在政策激励方面,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扶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三是健全价格机制确保普惠性。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能够负担得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建议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力度。同时,在收费机制上注重公平性,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二、完善设施布局,促进养老服务不断均衡化
一是完善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核心理念,旨在确保每个社区的老年人可以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养老服务设施。目前我市仅有少数社区实现了规范的嵌入式养老,大部分社区还不具备条件,建议各地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个街道和大多数社区都能够建设并运营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二是推动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整合医疗、护理、助餐等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三是提升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水平。为保障老年人的居住安全,建议加大对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力度。具体来说,在住宅区内设置无障碍通道、增加扶手和防滑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优化服务模式,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一是继续深化“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服务等各类资源,提供更加灵活、专业的养老服务。具体而言,建议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机构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的运营,同时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性。二是开展定期健康评估和疾病预防服务。建议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为每个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并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干预和疾病预防服务。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管理中心等合作,提供定期体检、健康咨询、药品配送等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综合能力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行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建议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通过提供住房补贴、职业晋升通道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养老管理人员。同时,建议在通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二是推动跨行业合作,提升服务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鼓励商业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购物优惠、旅游服务等,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享晚年,真正实现“原居安养”。
(发言人系崇川区政协一级调研员、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