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推动我市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建议
妇联界委员 贲友兰
乡村文化,是人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沉淀下来的,具有地域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它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生历史性变革。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逐渐呈现出衰落之势。立足于新时代,重塑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构建适应农民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家园尤为重要。
一、南通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南通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发展迅速,乡村受到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较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文化资源开发有限、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和文化传承人才流失等困境。
(一)文化资源开发有限。南通的蓝印花布、如皋的木偶戏和董糖、海门的山歌、海安的花鼓舞、如东的面塑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被列入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其的传承和开发力度仍然不够,许多技艺面临失传风险,相关的文化产品未能“出圈”,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有限,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态势,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二)文化产业基础薄弱。乡村文化产业经营主体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多以个体经营或小型家庭作坊为主,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基地等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产业上下游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联动,产业链条短且不完善,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制约了乡村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文化传承人才流失。我市交通发达,与上海、苏州等大城市相邻,多样的职业选择和可观的职场薪酬,吸引南通大批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去大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出现了人才断层。人才的短缺和流失,致使许多优秀的乡村文化、民间手艺后继无人。并且,扎根于乡土,又具有艺术审美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得,因此乡村文化常显得创新不足、营销推广乏力。
二、推动南通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建议
(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可对全市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梳理和评估,建立详细的文化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调查和记录,对历史遗址、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红色文化、地方戏曲等各类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开发、利用。例如,在蓝印花布技艺传承方面,可以在南通重点乡村设立传习所,定期举办培训班,为传统手工艺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学习技艺的平台。再如,海安特色舞蹈花鼓舞热情活力,又充满水乡韵味,曾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可在海安乡村开设舞蹈班,请专业的舞蹈老师对花鼓舞爱好者进行训练,在节假日进行巡演,扩大花鼓舞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从事、传承花鼓舞。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如海门的余东古镇、海安的发繇亭、启东的挡浪墙、如皋的徐家桥遗址、如东的古建筑群等,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打造一批特色的文化村落。
(二)强化乡村文化产业规划。根据文化资源库,制定南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实施步骤,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力求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例如,在靠海的地区,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发达的渔业文化,发展休闲渔业体验和挖掘海滨饮食文化,主推休闲垂钓和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在内陆水乡地区,围绕田园水乡风光,打造特色农场和乡村民宿,展现农耕文化和水乡文化演艺等项目。规划好乡村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打造民俗文化体验游、田园风光休闲游、传统手工研学等,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例如,以如皋木偶戏为核心,在环境优美的乡村打造集木偶制作、表演、培训和体验于一体的木偶主题旅游景区,吸引游客游玩体验和吸引学生研究学习。
(三)产学合作吸引专业人才。基于文化资源库中南通各乡村的文化特色,以及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根据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南通的各大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如建筑遗产保护、乡村文化创意设计、民俗文化旅游管理、印染服装设计等专业,采取定向招生、专门培养的方式,为乡村文化产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也可与城乡规划、民俗研究专业的教授、学生合作,邀请他们进入乡村研究课题,挖掘南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定期开展乡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乡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对于引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南通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强化乡村文化产业规划和产学合作吸引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南通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激发乡村文化产业活力,为南通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发言人系江苏省慧源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