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5-02-2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和农村界委员  任永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有关决策部署,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全市工作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统筹实施、持续推进,努力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会经营、善创业,能够切实起到带头作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有些部门和县(市、区)对乡土人才重视不够、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匮乏、乡村人才政策门槛较高且评定程序复杂等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凝聚乡村人才工作合力

(一)制定专项规划。我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评估乡村人才供求总量和结构,细分乡村人才供求缺口。在摸清乡村人才现状基础上,制定乡村人才振兴规划,探索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明确乡村人才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推动“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健全组织制度。市级层面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明确牵头部门,设立职能处室,组建乡村人才工作专业化力量,统筹开展相关工作。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市级机关部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等实绩考核,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提供精准业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乡村人才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三)完善配套政策。结合南通实际,建立涵盖引进、培育、流入和用好乡村人才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保障乡村人才支持经费,推出乡村人才创业指导、就业培训、评价激励、待遇保障、安居落户、分类培养等务实举措。鼓励各县(市、区)在区镇设立乡村人才服务窗口,编发《乡村人才配套政策实施手册》,提供咨询电话、办理地点、办理流程图、政策问答等信息,方便乡村企业和人才操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知晓度。

二、精准分类施策,着力拓宽乡村人才培养渠道

(一)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聘请农业经理人。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组织开展技能大赛,选树各类农业技能人才典型。

(二)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引才计划”,加快引进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突出服务基层导向。支持高科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政策在专业农业园区落户。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训年轻骨干农技人员。建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

(三)培养乡村治理型人才。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区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健全从区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里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加强乡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

(四)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认真落实好乡村教师、医生等人员生活补助政策、住房优惠政策。对边远区镇教师、医生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招聘条件。完善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专业人才扶持政策,实施乡村本土建设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

三、夯实要素保障,积极营造爱才敬才良好氛围

(一)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村创业创新园等平台建设,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大学生、退伍军人、退休职工等人群返乡就业创业。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推进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发挥青年创业致富示范带头作用。实施乡贤反哺计划,以“名誉村主任”以及“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

(三)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加大乡村人才项目扶持力度,解决好返乡人员在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题。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每年选树一批乡村人才先进典型,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政策扶持。广泛宣传乡村人才、返乡创业人员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乡村人才的氛围。

(发言人系海安市政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