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推动非遗传承创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教文卫体和文史委 发布时间:2024-02-28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提升文明城市水平,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推动非遗传承创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民进界  陈玉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指示。

南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2项(梅庵派古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南通仿真绣、童子戏、南通色织土布技艺、如皋盆景造型技艺、如皋丝毯织造技艺、海门山歌、跳马伕、季德胜蛇药制药技艺、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93项(红木雕刻、甸上号子、戚家拳、精细木作、如东面塑、通作家俱制作技艺、南通花露烧酒酿制技艺、白蒲蟹黄鱼圆制作技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48项。近年来,我市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不断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持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发展的红利。近年来,我市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不断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持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发展红利。如何更有效地推动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非遗保护挖掘仍需深化。对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挖掘还不够深入,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研究不足,对于传承面相对小众的项目,关注程度和保护力度相对薄弱。

二是非遗文化供给存在短板。缺乏有一定规模的演艺中心、小剧场,文艺精品不够丰富。非遗文化展示的创新性有待加强,其文化含量、情感含量、艺术含量都有待提升,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是非遗文创品牌还不响亮。蓝印花布、沈绣、南通板鹞风筝等重点非遗项目未能形成相应规模影响和市场效应,在省内的知晓度、影响力有限,真正凸显“江海文化”特色、带动文化项目发展、引领相关产业做强做大的品牌仍然有所欠缺。

为此建议:

一、深挖资源禀赋,夯实非遗文化基础性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传承人众多,涵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食品制作等诸多领域。在挖掘非遗传承人方面,要通过表彰、评选等形式,利用好各种媒体资源,保护好、培育好非遗传承。在激发非遗文化活力方面,要讲述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非遗研究和传承的人生故事,让非遗保护理念渐入人心;要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形式相结合,新创作一批富有江海特色的文艺宣讲节目,常态化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传统文化保护等教育宣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或主题漫画展形式开展宣传,让非遗传承发展渐入佳境。在壮大非遗后备人才队伍方面,邀请老一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创办工作室,建成一批研究基地,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探索联合高校培养非遗传承人,加大人才“订单式”委培力度。积极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开设特色非遗传习堂、打造非遗工坊项目、设立非遗体验基地,要融合AR、VR、AI等数字技术营造数字互动体验。组织编印制作带有南通烙印的书籍、宣传片,充分展现南通地域文化特色。

二、坚持与时俱进,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时代飞速发展,文化也需推陈出新。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融入现代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活起来。每逢春节、元宵、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推动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以举办民俗活动、精品非遗项目汇演以及短视频发布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海安花鼓、海门山歌、年俗饮食等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展销。大力开展“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通过“非遗工坊”传承古技、留存本质,又紧跟时代、创新创造,将时代精神贯穿在传统工艺作品中,增强群众对我市优秀传统技艺的认同与自信,使其影响力在融入市场、扩大就业中得到更大的提升。要向上攀登,向下扎根。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大众为落脚点,实施“江海文艺高峰计划”,大力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充分体现“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的原创作品,让一首歌、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进一步彰显“近代第一城”文化魅力。

三、加强交流互鉴,扩大彰显非遗文化影响力。文明交流互鉴塑造了当今世界的文明版图,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永恒魅力。要通过对外友好交流活动,组织外籍留学生、外籍人士参观学习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展览活动,亲身体验非遗传统制作工艺,从中感受南通非遗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组织海安花鼓、海门山歌、蓝印花布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赴外展演展示,让南通非遗文化走出江苏、走向全国、面向世界。要通过与外省、外市学校之间、青年之间等不同界别文化交流,结合传统节日庆祝联欢、经典书籍读书会、非遗体验等活动,推介南通江海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实施“文旅+”战略,积极培育“张謇”游、工业旅游、研学旅行、体育赛事、康养旅游等精品文旅线路,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系统开发,真正厚植通城的“江海基因”“张謇基因”,打造文商旅“爆发增长点”。

(发言人系民进南通市委副主委、南通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