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推进大通州湾港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1-08-25 字体:[ ]

推进大通州湾港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科协界委员   潘卫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南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战略部署,以“大通州湾”思维谋划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将通州湾新出海口打造成南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大通州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工程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初现规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港产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主要问题

1.港区整体优势发挥不够。虽然大通州湾土地和海域可利用面积近35万亩,拥有临海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但是由于沿海港口区域分散,多层所有权归属,提出“大通州湾”理念前未能统一规划、统筹开发,未能实现集中规模化管理,港口整体优势发挥不够,竞争力不强。

2.园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一是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大通州湾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产业体量偏小、数量不多、结构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总体竞争力仍需提升。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洋口、通州湾、海门、吕四四个开发区板块在产业布局之初统筹不够,部分产业布局重复,产业功能定位不明确,板块之间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

3.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深水航道、深水码头、疏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尚未建成。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程度不高,铁水联运处于起步阶段,对接沿海沿江港口的疏港航道欠缺,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集疏运体系不畅,干线通道尚未打通,枢纽功能单一,江海联运的核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建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的支撑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4.配套服务亟需提升。目前大通州湾的配套服务与新出海口建设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各大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生产、生活服务配套不足的现象,在空间利用上仍基本维持工业区的单一开发模式,工业用地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完善的居住和服务配套,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相对不足。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港口的集约化建设。一是优化港区规划。推动港航资源整合,健全通州湾港区一体化发展机制,布局形成以通州湾为主港区,洋口、吕四、海门、三夹沙作业区为骨干的总体格局,实现集中布置,连片开发。二是加快建设码头泊位。加快建设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集装箱泊位,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能力。按国际一流标准建设通州湾深水海港,发挥江海联运枢纽功能,加快沿江通海港区开发建设,协同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三是加快深水航道建设。加强沿海港口进港深水航道和锚地建设,推动区域性航道、锚地共享共用。四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按标准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大力提升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加快平安港口建设,着力强化安全保障与应急能力。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探索建设下一代智能港口设施,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船岸港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船舶航行、靠离泊、营运管理、货物装卸等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2.高质量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构建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主导,现代纺织、现代物流、新一代电子信息为支撑,文旅休闲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向布局集聚化、结构合理化和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一是精简整合各沿海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错位、有序布局洋口、通州湾、吕四3个作业区临港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二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研判上海、苏南等地主导产业链链接需求和产业转移趋势,合理界定通州湾产业梯度、产业链节点和资源要素优势。重点加强与上海、苏南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产业建设。三是强化大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引进。积极对接在上海、苏南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抓好大项目的引进工作,同时积极引进一批补链、育链、强链的产业链配套项目,打造沿海特色全产业链。四是立足优势制造业,延展制造业下游产业链,打造功能强大、多级配套的沿海特色制造业集群。

3.完善陆江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一是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网。围绕构建三洋铁路,加快建设洋吕铁路和通海港至通州湾江海联运专用铁路。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为重点,加强直达港区的铁路专用线和疏港铁路建设,结合实际向堆场、码头前沿延伸,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二是提升内河航道等级。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按三级航道标准推动通州湾、海门港等疏港航道建设,增强内河转运功能配套。三是提高公路运输通达性。有序建设一批对通达新出海口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直通作业区的高速公路和疏港快速通道,形成便捷通达的公路运输网络。重点推进通洋高速二期、通常高速通州湾至通州段建设。完善过江通道布局,加快建设苏通第二、崇海、张皋、海太等过江通道。

4.改善和提高城镇配套功能。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进金融、贸易、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强化城镇与港口、产业的功能互补。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布局,塑造绿色生态、具有滨海特色、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按照10类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清单,打造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数据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展示交易、通关服务、智慧物流等特色生产性服务平台;按照10类生活性服务业功能清单,围绕提高生活品质,加快建设便民中心、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宾馆饭店、教育医疗、文化健身、电力通信、公交客运、商业住宅等必须具备的功能设施。

5.强化绿色生态保护。一是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削减污染排放,严格控制全市重点入海河流和重点排海区域、企业入海污染物排海总量,提高尾水排海的达标率。二是保护与修复海洋生态。严格执行海洋捕捞资源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海洋工程项目生态补偿制度。三是持续推动循环发展。加快建立循环型海洋产业生产体系,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加快推进海洋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大通州湾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