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谈体会3】
“召”以求同 “集”思成事 助力协商议事高质量发展
海安开发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召集人 张书伟
召集人在协商议事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议题征集的“牵头者”,又是商前调研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开展活动的“主持人”、成果转化的“督办人”。作为召集人,我全面准确对照省、市政协出台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规则要求,明责于心、担责于行,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全力确保协商议事常态长效、提质增效。先后组织开展了协商议事活动8次,委员39人次、议事代表200余人次参加活动,提出35条意见建议,推动俭办红白喜事、优化营商环境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高效解决,取得了令群众满意的良好成效。
聚焦“小切口”,做优议题征集“大文章”。作为召集人,我会第一时间介入,找准“群众想谈、委员能议、政府可为”的“小切口”,突出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采取党委政府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协商议题。同时,借力我区“点‘实’成‘经’心连心”主题活动,将议题征集有机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所难出发,提升议题的契合度和精准度。先后将俭办红白喜事、优化营商环境等群众普遍关切的相关问题作为协商议题,做到议题“从群众中来、到基层中找”,既体现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衷,又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身心距离,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议题又被划分为若干个子议题,既降低了后续工作开展的难度,又提升了议题的针对性和可操度。议题选定后,经过充分比对、筛选,我们第一时间上报区党工委审批同意,形成了高位推动、高度协同的良好局面。
力求“深细实”,做好商前调研“会前功”。我始终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原则,围绕协商议题,邀请相关协商主体组成协商“智库”,保证协商的科学性、民主性。如在协商俭办红白喜事问题时,邀请政府公职律师专门讲解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在协商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时,邀请市区两级科技局、项目办的业务人员当场解疑释惑等等,有力推动协商议事更具成效。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界别活动日”“月月看、家家到”等活动载体,协商前通过实地查看、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坚持调研“三摸清”原则,充分摸清政策规定、摸清实际情况、摸清意见建议,即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让大家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问题、寻对办法,保证协商活动有的放矢。如在确定“优化营商环境”协商议题后,我们利用两周时间,组织挂钩联系企业的政协委员、区科技局、项目办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参与前期调研,共整理出政策收集、平台建设、优化维护等问题及意见建议10个,相关协商主体带着问题下企业,围绕议题想对策,通过调研谋思路,为协商过程的顺利高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造“新平台”,绘就共识“同心圆”。协商议事会议质量决定着协商议事的成效。作为召集人,我在协商活动过程中当好“组织者”、“主持人”。在协商场所的选择上,不拘泥于固定的协商场所和形式,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载体,探索建立网络议事平台,让群众在指尖上就能进行集中互动、广泛协商。坚持“怎么方便怎么协商、哪里需要哪里协商”,如,就俭办农村红白喜事问题在乡村大舞台举行“板凳协商”,就优化营商环境在企业车间一线站谈协商,做到既简便易行、灵活开展,又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同时,强化商中“三充分”,充分体现平等协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开展有效沟通,保证协商过程全体地位平等、人人畅所欲言、真诚有序商谈,努力形成平等包容的良好协商氛围。在协商结束后,充分发挥召集人的归纳汇总作用,在综合考虑各方建议的基础上,对协商活动作出结论性意见。如,对如何俭办红白喜事问题进行协商议事,大家在热烈互动、深入讨论中形成了“加强宣传引导”“规范人情往来”“修订村规民约”三个子议题,有效推动了协商议事的顺利完成。
注重“实时跟”,推动成果转化“有回音”。协商议事重在切实有效,关键在成果转化。作为召集人,我在成果转化、跟踪督办、评价评议、结果反馈等闭环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分别制定“一表一本三清单”,即协商议题审批表、协商议事记录本、建议清单、责任落实清单和结果反馈清单,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民生实事工程等方面内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清单销号。对协商建议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民主监督、视察调研、民主评议等形式加强跟踪办理,做到有回音、有落实。如针对优化营商环境问题,通过时限倒逼责任落实,定期跟踪督导进展,实时联系企业反馈,真正让企业通过新研发“智慧经服”App将政策信息“一网打尽”,通过“一键办理”推动项目“全流程”审批,得到企业一致好评。此外,将协商议事工作成果纳入区考核重点内容,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更有力度,提升协商议事的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