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谈体会16】
让家门口的协商诠释基层民主治理之真谛
——对基层“有事好商量”工作四个阶段的感悟
南通市开发区竹行街道政协工委主任 张红
作为一名开发区试点街道召集人,在区政协工委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两年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推进,经历了茫然、探索、实践、长效四个阶段,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基层民主决策水平,“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已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基层协商民主已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茫然中见微光,在起步推进时汇聚“源动力”
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见证了竹行发展的日新月异。乡镇改为街道、农村变为社区、农民转为居民,街道和社区对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科学治理没有头绪,基层民主治理与现实需求明显脱节,我们虽多方探索,但仍然找不到方向。2019年7月,作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试点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街道时,虽然一无所有、一片茫然,摆在我们面前还有“五大难题”(即“无阵地、无委员、无人手、无经费、无基础”),但我依稀感觉到这是基层民主治理的“一道光”,必将指引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新的方向,这个认知让我信心满满,动力十足。
有效覆盖,先把阵地建起来。试点之初,不到2个月时间就设立8家协商议事室,形成了政、居、企三级阵地全覆盖,同时做好三级渗透。在街道,渗透到条线部门,让1名政协委员联系街道2个部门和2个基层单位;在社区,渗透到辖区网格,每名政协委员驻点1-2个社区、下沉2-3个网格;在企业,渗透到相关班组,借力中天科技协商议事室在辖区的优势,主动对接,嫁接资源,形成一线班组与辖区居民结对共建、资源共享。
主动争取,先把人员拢起来。街道没有政协委员怎么办?一方面让4名区政协委员(除一名长期在国外)下沉联络,做到“活动有阵地、联络有对接、走访有网格、协商有专题、成果有评议”;另一方面争取组织上的职务配备,在区给予街道一名政协职务委员外,明确了街道副书记为政协工委主任,同时每个社区书记都明确为协商议事室的召集人,赢得了最强大的组织保障。
强势推进,先把思想聚起来。推进之初,“搞形式、瞎折腾、添乱子”等声音此起彼伏,社区一度情绪较大,作为街道分管政协工作的负责人,不仅要负责好街道党委政府的协商议事,更要把基层的思想摆正,做到“三结合”:与社区考核相结合,同绩效挂钩;与民生实事相结合,动用大额资金必议;与群众反映热点相联系,建立督查机制。汇聚强大思想动力和工作合力,才能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
经费融合,先把保障强起来。协商议事到成果转化,都离不开经费保障,“没钱搞协商、不如不协商”等一些牢骚怪话不间断,很多召集人也有错误认知。所以在议题的甄选上,我们特别慎重,做到“三对接”:主动对接为民服务资金的有效使用;主动对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事前协商;主动对接部门零星项目的议事商量。既保障资金的使用,又促进协商议事接地气、有活力。
探索中求能量,在优势赋能中找准“关键点”
我们围绕“议题怎么定、调研怎么做、委员怎么议、群众怎么商”来求突破,把协商的落脚点放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到基层群众关心的紧迫问题上,放到基层力所能及的现实问题上,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力求做一件成一件,传递协商民主的正能量。
心系大局定议题,切口虽小但延展性大。两年来,作为街道召集人,我始终把议题的精准选择作为头等大事,急党政所急,解群众所需,围绕农转居民的文化提质这一小切口,不断延展“有事好商量”。如居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管用、社区文明祭祀风尚的养成、留住乡愁文化馆建设、社区智慧音响投入、文明行为啄木鸟行动等等,围绕大局,从善如流,通过协商聚共识、汇能量、兴事业。
发挥专长去调研,委员虽少但指导性强。充分发挥委员“智囊团、专家库、生力军”履职优势,在协商议事过程中,我们采取统分结合的办法,一般议事与下沉社区对接,专业议题邀请专业对口委员参与协商。一名区住建局的委员,每一次活动都喜欢亮身份、公开手机号,承诺24小时为群众解忧,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信任;一位环保局质监站的委员,在参加星辰社区10号楼漏水维修等多项议题中提出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给社区和施工方吃了定心丸。
求同存异重协商,次数虽少但期待度高。两年多来,竹行街道辖区各协商议事室总计开展协商议事活动38次,成果转化率100%,参与协商人数535人,虽数量有限,但影响深远,让社区干部、群众认清了“有事好商量”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做样子的,既心怀商量热望,又具有商量才能,求同存异、互谅互商,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共同商量把事情办好办实。
实践中昭芳华,在闭环推进中画好“同心圆”
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们采取了“说、议、办、评”的工作方法,有事先“说”,需要就“议”,议完就“办”,办了就“评”,以“三张清单”运作机制实现了闭环推进。
有商量才有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如何做好党委政府“好帮手”,作为一名召集人,始终聚焦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关心的实事和社会治理的难事,把“有事好商量、实事要商量、难事多商量、好事会商量”的理念融入到党政决策之中。在街道农转居民的文化提升工程的多元化推进中,“如何化解小区门口随意烧库,改变迷信隔离陋习”问题成为党委政府的头疼事。我们将此作为党政点题的重要议题,发动政协委员们深入网格听民声、多次座谈集思路,多方联动抓落实,形成了一套疏堵结合的治理方案,既化解了难点又理顺了民意。
有商量才有温度,温度决定高度。在“留住乡愁——印象竹行展馆建设”议题过程中,我们围绕“是否建、怎么建、元素怎么定、建成谁来管”等问题先后进行了五轮协商,形成了最大共识,参与协商的同志在展馆落成时感慨道“幸亏当时有协商议事平台,把拖了三年长期犹豫不决的项目落实了,给竹行的发展留下了印迹、给拆迁农民留了念想。”在完成世家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安全隐患”议题协商活动后,我把成果运用向其他社区延伸,目前各社区已建成充电桩26处。通过“有事好商量”推动解决社区楼道墙面修缮、改造建身游园道路、社区停车难的破解等民生问题30多项,化解了矛盾、平和了心气、融洽了感情。
有商量才有作为,作为决定地位。用好委员履职“新平台”,我们始终注重委员的参与率与影响度,每个议题均以“三张清单”形式,任务分解到人、监督督促到人、结果反馈到人,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我们充分发挥“小平台、大能量”的效能,累计投入800余万元,解决了38个议题项目。同时解决好在调研协商过程中的“题外题”的意见建议62项,“有事好商量”已逐步成为工作常态,协商议事的工作机制逐步借鉴到了党政决策的管理之中。
长效中显真谛,在基层治理中议出“真民主”
民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治理方式,协商议事最大成果,就是推进基层民主治理创新和活力,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必然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在推进协商议事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坚持科学、依法、规范协商,认真做好议题收集、议题确定、开展协商、决策监督等环节的“把关人”,使协商的过程成为了回应群众诉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成为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群众对党组织的工作更加理解支持,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作为开展协商议事的基础和前提,改变了过去群众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想参与又参与不了,想提意见又无处提的情况,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逐步实现从“做群众工作”到“由群众做工作”转变,形成有序参与、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良好局面,增强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把基层协商民主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将群众需求、社会参与和创新活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上下协同的治理格局,做到了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协同治理。在“有事好商量”工作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还成立了一支35人组成的议事员队伍,各社区也居民协商议事团,充实基层民主治理力量,过去群众有事找政府,现在是有事去协商,“有事好商量”终将会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