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江海沃土 耕耘大爱南通
——南通“慈善之城”建设的历史文脉、实践探索与时代创新
南通市政协主席、市慈善总会会长 黄巍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是道德的实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0年11月12日,总书记亲临南通,专程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其在家国情怀、实干兴邦、社会责任和慈善公益事业等方面情况,称赞张謇是“中国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我有幸在现场为总书记讲解汇报,当面聆听重要指示。总书记说,张謇在做好实业的同时,当年办了很多慈善事业,做得很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就是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张謇当年是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希望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在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的指导下,南通市委、市政府全方位传承弘扬张謇慈善精神,以“慈善为民、共享发展”为核心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2021年9月,南通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由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并发文“慈善之城”建设,把它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城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向爱向暖、向上向善”的“慈善之城”。2022年6月,首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把“鼓励支持慈善公益活动”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为南通慈善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天,我从历史文脉、实践探索与时代创新的角度,向大家汇报南通“慈善之城”建设的初步情况。
一、南通“慈善之城”建设的历史文脉
一个城市慈善传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代代薪火相传、持之以恒。
一是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积淀了积德行善的人文基础。南通依江傍海,昔日盐业渔业为重的经济结构,面对自然环境的巨大考验,先民们抱团取暖,造就了南通人包容会通、扶危济困、荣辱与共的性格特征。20世纪初,张謇以“父教育、母实业”理念,在南通精心构建从学前教育直到大学的早期现代大教育体系,先后创办370余所学校。张謇亲自制定校训,“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希望师生成为“明公理、修公德、有礼法、不苟简”的模范公民。重德明理、知晓大义、慈心善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南通人积德行善的人文基础。
二是独树一帜的地方建设,塑造了广博深厚的慈善根基。张謇认为慈善同实业、教育一样,都是实现富国强民、建立“新新世界”的重要途径,将慈善事业纳入整个改良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成为近代中国慈善公益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张謇在全国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中国第一”,创办了养老院、老老院、育婴堂、盲哑学校、贫民工厂等系列慈善机构,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场所和设施,南通在当时1700多个县当中,初步建成“幼有所托、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残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张謇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公共博物苑、南通图书馆、更俗剧场等公共场所,希望从精神文化层面引导社会慈心善行。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版《现代之胜利者》世界十六位杰出名人传记集,中国有两位入传,张謇是其中之一。书中是这样高度评价张謇的慈善事业,“美国的妓女、欧洲的醉汉、中国的乞丐,这些街头熟悉的身影和其它令人不快的事情在南通州是没有的”、“老弱病残则被张謇帮助设立的慈善机构很好地照顾起来了”、“除了童话故事中对待臣民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的慈善君王外,可能无人可与之匹敌,而在南通州这却是事实”。梁启超称赞当时南通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鲁迅先生的朋友、国际著名学者内山完造称南通是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南通从“江海一隅”一跃成为全国模范县。由此可见,张謇的慈善实践成为南通“慈善之城”建设坚实的历史“地基”。
三是闻名全国的“南通现象”,厚植了以善为美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后,南通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得益于全市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南通市委、市政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域“满堂红”,建成江北首个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南通两度获评慈善七星级城市;全市147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278人(组)当选“江苏好人”。“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爱心邮路”“海安宁蒗支教团”“如东供电公司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等爱心群体和“中国好人”宋英、修车老人胡汉生、磨刀老人吴锦泉、援藏老干部曹旭等先进典型享誉全国,凡人善举遍地开花。闻名遐迩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厚植了城市慈善土壤,孕育形成以“凡人善举”为显著特征,以“利他主义”为价值追求,以“造福社会”为责任担当的新时期南通慈善精神。
二、南通“慈善之城”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创造性提出打造有内涵、有质量、有长效、有影响的“慈善之城”工作构想和实施路径。
一是以国家级慈善地标为标志。七年前的今天,在新中国首部《慈善法》正式实施之际,我国首个以慈善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在南通建成开馆。与此同时,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首次走出北京,在南通举行了第九届颁奖典礼。全国首个国字号慈善博物馆之所以落户南通,与南通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和领先的文博事业基础密不可分。如今,中华慈善博物馆作为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成为南通建设“慈善之城”,传承弘扬慈善道德楷模的重要阵地。
二是以鲜明的慈善文化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企业家座谈会上和到南通考察时,两次点赞张謇,号召企业家“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加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足见张謇慈善精神在当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南通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推进张謇慈善精神相关理念培育、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研究出台《南通市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打造张謇文化品牌实施方案》,系统建设“1+3”张謇文化,包括慈善的特色展示区,全市域打造张謇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张謇式企业家群体,连续举办“南通企业家日”活动,定期表彰“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创新设立“张謇慈善基金”,推动张謇企业家精神、慈善精神薪火相传、赋能发展。高水平建设部省联办、南通承办,面向全国的张謇企业家学院,举办560余期培训班、近6万名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慕名来通,实地领悟张謇慈善理念,学院已经成为新时代企业家接受洗礼、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培根铸魂的“摇篮”。
三是以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关键。南通市委、市政府聚焦慈善的“公益性、群众性、主动性”,将慈善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弘扬凡人善举,突出典型引领,把“慈善之城”建设融通在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中。持续做优志愿江海服务品牌,建成6648支队伍,251万人参加,“有时间做江海志愿者”、从事慈善工作成为南通市民的共识。成功打造“情暖江海”助困、“牵手夕阳”助老、“生命·阳光”助医等系列慈善品牌项目。从去年起,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在全市开展“大手牵小手,一起向未来”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关爱项目,首期设立了3000多万元专项基金,为1010名帮扶对象提供从幼儿园到完成学业、直至就业整个阶段的经济支持;3000多名“爱心妈妈”和许许多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主动与有需要的840名帮扶对象爱心结对,给予全方位亲情关爱服务,通过打好重点帮扶、精准帮扶、系统帮扶和跟踪帮扶的组合拳,持续不断帮助特殊困难未成年人脱困解难、阳光成长。
三、南通“慈善之城”建设的时代创新
我们在学习兄弟省市慈善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实际,启动了“慈善之城”建设,构建“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现代慈善新格局,以激发慈善事业在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发挥有力作用。
一是在助力共同富裕中汇聚慈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张謇不图一己之利,倾情倾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希望和要求当代企业家向张謇学习。我们务必完整、准确、全面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张謇慈善精神,融入时代内涵,引导广大企业家在做好实业的同时,富而思进、富而思源,涵养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参与扶危济困,投身公益事业,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南通市委、市政府着手构建和实施精准高效的慈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慈善之城”建设,成为慈善捐赠主力军,让“行善光荣得尊重”成为城市文明鲜明导向,使慈善和公益真正起到调节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作用。
二是在引领文明风尚中凝聚道德力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慈善中积累道德”等重要指示精神,南通将慈善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将扶贫济困与文明道德素养提升有机结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南通的鲜明标识。南通建设“慈善之城”,尤为重视扩大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爱心得到弘扬,既看善款救助数量,更看参与慈善公益的人数;既要看一时一事的济困救急,也要将这样的善行善举,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让凡人善举在江海大地蔚然成风。我们把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及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考评体系,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群,将“慈善是一种社会公德,也是一种个人品德;是一种思想觉悟,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成为慈善事业共同价值观和大家的自觉行为。
三是在深化社会治理中集聚智慧力量。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工作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要求“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要求,希望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慈善工作也应当为“走在前、做示范”作出应有贡献。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慈善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更大力度参与推动乡村社区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慈善在解决群众关切、强化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慈善力量。
各位嘉宾,百年前的张謇秉承“弥缝不及,惟赖慈善”的理念,开中国近代慈善事业之先河,南通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祥地”。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走好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传承弘扬张謇慈善精神,全力以赴建设“慈善之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