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理论研讨

把握时代性 提升参政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17 字体:[ ]

 

——对做好当前县级政协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的维护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县级政协组织同样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责任,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新阶段,应对后危机时代各种复杂多变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繁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政协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切实提高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参政力,成为摆在我们政协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把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时代要求,始终遵循政协工作的政治性,坚持围绕党委中心履行职能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因此,县级政协工作要放在党委工作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

  一是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坚持政协工作政治方向的核心,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把坚持党委的领导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全过程,政协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保证党委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在思想上力谋发展,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在行动上力保发展,要紧贴党委发展战略,做到主动策应,积极跟进,全力支持,助推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合作共事”为先导。要跳出政协抓政协事业,围绕合作做文章,寻求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全社会的支持,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真正重视、真心支持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发展的大势,始终遵循政协工作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政协工作的“三化”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在推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协商制度也注入了新元素,广大群众对协商民主寄予了新的期待。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一项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提了出来。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靠科学制度作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全面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确保政协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范可守、有序可循。

    一是重视制度化建设,使政协工作有制可依。制度化是“三化”建设的核心。规范和程序要以制度来体现,以制度作保证,规范化、程序化说到底就是制度化。要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政协章程为依据,以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更好地履行职能,大胆地进行工作制度的探索和创新,形成制度性文件,出台工作制度、行为规范和办事程序,有力地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长效性和计划性。通过制定具体的制度,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以及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依据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随意性,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加强规范化建设,使政协工作有范可守。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相对于法律监督和党纪政纪监督等“刚性”监督的优势在于协商余地大,更具人情味、亲和力,使人乐于接受并采纳。但作为“柔性监督”,它需要一个有效的程序来维护,以保证其应有作用的发挥。在规范化建设上,我们主要在规范会议、规范行为、规范形象等方面下工夫。规范会议,提高质量,力求做到开短会、开有效的会;规范行为,摆正位置,政治协商不越权,民主监督不阻碍,参政议政不命令,多为党委政府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规范形象,增强魅力,按照“好形象、好人缘、好人格”的标准来规范政协委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职言行。

    三是完善程序化建设,使政协工作有序可循。程序好比是法律,违反程序就是违反法律。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的必要程序,做到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审议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不以情况通报代替协商,不以征求意见代替协商。由于规定比较明确,程序就比较规范。一些事关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举措都要在事前主动到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上协商,听取意见建议。

    在推进政协“三化”建设的同时,要努力创设两种环境。一是党委积极支持政协工作的外部环境。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作,使“三化”建设纳入党政工作的范围,努力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系统间,建成一个内外联系、上下呼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履行政协职能的制度规范体系;二是有利于政协工作不断创新的内部环境。认真分析研究政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要求,使政协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三、把握人民群众民主和民生利益诉求不断增长的现实性,始终遵循政协工作的民本性,做到关注民生解民忧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根植于人民之中,代表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

一要牢固树立民生观,确立履职为民的理念。人民政协为人民,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的根本宗旨。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作为工作的一条主线,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时刻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多建为民之言,多献为民之计,多办为民之事,带头践行民生观。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竭尽全力增加和谐因素,千方百计化解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要坚持改善民生的原则,干出为民解忧的实绩。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选准议题,不断创新履职方式,切实把民生问题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真正做到“人民所盼,就是政协所办”。要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脱贫解困、饮水、出行、就医、就业、养老、教育等实际问题着手,从根本上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想、所求、所愿、所需,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从“根本利益”出发,谏诤言、献良策。积极倡导政协委员做为百姓请命的代言人,为百姓办事的热心人,为百姓分忧的知心人。

四、把握政协事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实现政协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宪法和政协章程的规定,不断加强自身各项建设。”作为县级政协,直面最基层,履职能力和水平直接关乎政协形象,关乎顺应基层各界群众的期待,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当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加快政协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政协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政协工作者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水平。因此,加强政协委员和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和知识化建设十分必要,既要“引进人才”,又要“改造人才”,即不仅要引进和吸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加快现有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素质的改造和提高步伐,激励和鞭策政协干部加强学习,不断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二要完善政协干部交流培养机制和委员遴选机制。促进政协干部对外交流,可以提高他们行政管理和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同样,党政部门的同志交流到政协机关工作,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全局观念、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才干。还可借鉴党政干部公开推选的科学做法,稳步推进政协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只有加强政协干部的交流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热爱政协事业,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政协干部队伍,政协机关活力才能不断增强。要不断改革政协委员的遴选机制,真正把发挥本职岗位的带头作用、委员的主体作用和各界别群众的代表作用的各界优秀人士,尤其是党外人士吸纳进政协队伍,政协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三是优化政协机构的设置。随着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的到来,县级政协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县级政协研究室的设立,可以有力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同时为政协的全局性工作以及对外宣传提供有力支撑。从现有实践来看,研究室的建立和完善已成大势(人大多年前就已设立研究室)。同时,县级政协的专委会设置应进一步优化整合,要克服以往因人设岗、照顾安置,形成人浮于事、无事生非的弊端。另外,随着乡镇合并的陆续完结到位,新的建制镇较之以前,功能更趋完善综合,镇上的各界别群众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此,有必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乡镇建立政协工作委员会,为基层的民主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四是注重加强界别建设。体现界别特色是政协自身建设的一项重点,其组织结构体现了政治上的包容性和组织上广泛的代表性。县级政协要将界别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载体,保障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和党委政府与各界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要大胆探索实践,把突出界别优势、发挥界别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合理设置界别,增强界别意识,提高界别组织程度,努力构建发挥界别作用的平台,健全界别活动的工作机制,以机制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