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史委员会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谋划有目标,行动有思路,落实有举措,积极开展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认真组织委员开展履行职能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
一、着力推动文史工作科学化,史料征编取得新进展
根据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精神,我们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文史工作为现实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有效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1.承办江苏省文史工作理论研讨会。12月6-7日,江苏省13市政协第19次文史工作理论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精神,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文史工作,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委员会主任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三亲”特色,续写文史新篇》的交流发言。会议还表彰了2012年度《钟山风雨》发行组织工作先进单位,本委员会荣获三等奖。省政协分管副秘书长、文史委领导, 全省十三市政协分管主席、文史委主任、文史工作者,及南通市各县(市)区政协分管主席、文史工作者7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得十分圆满,获得一致好评。
2.推进《南通名医》一书编纂工作。启动“南通名人丛书”第一辑《南通名医》的编纂工作,研究确定编辑方案。在市卫生主管部门协助下,抓紧征集有关文稿。及时召开征编工作座谈会,就该书入编人物进行认真筛选。同时,上门走访征求专家意见,确定入编名医名单。在此基础上,广泛征集相关资料。目前,已经征集了一些颇具价值的史料,各项后续工作正按照编辑计划稳步、有序推进。
3.启动文史资料刊物《往事》创编工作。为使文史资料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实践,推进其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着手创编体现政协文史资料“三亲”特色的文史资料刊物《往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将南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原生态地展现出来。现已完成编刊计划和大纲,正在进一步对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纲目设计等进行具体细化和明确。
二、着力促进履行职能特色化,参政议政谋求新成效
我们充分发挥文史委员会的优势和特点,从历史的角度选准文史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协履职目标的结合点、切入点,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履行职能活动。
1.参加市政协常委会协商调研。9月上旬,本委组织委员参加市政协常委会“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协商课题的调研,先后赴如东县、海安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听取当地政府、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与社区负责人、居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社区管理现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报告从分析三地社区管理的现状入手,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居民自治、回应民生诉求、保障经费投入、塑造活力团队等建议。调研报告在市政协常委会上进行大会发言,并在《南通政协》刊发。
2.搞好专委会调研。尽管我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委员会组织委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市文博协会的协同下,调研组一行走进南通纺织博物馆、风筝博物馆、纺院文博馆,实地了解发展现状。召开各博物馆负责人座谈会,认真听取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深入剖析,认真撰写集体提案,拟在市十一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交。为学习借鉴外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的做法和经验,我们组织委员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进行专题调研,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充分借鉴贺州市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提出高层次推进宣传、高效率经营市场、高标准培育人才的建议。这些调研,较好地体现了政协文史工作的价值。
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视察活动。组织委员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进行专题视察。在视察中,委员们实地察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非遗工坊、城市绿谷,听取市文广新局的情况通报,与市非遗保护中心、港闸区文体局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委员们提出加强资金扶持、扩大宣传效应、塑造市场主体等建议。这次视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方面有关问题的解决。
4.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本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的途径和形式还比较单一。为此,及时撰写《关于在“非遗工坊”建立南通大学艺术教学与创作实训基地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旨在通过大学生教育与艺术实践的途径,进行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成南通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良性循环。该社情民意信息上报至市政府后,有力推进了相关工作。
5.编选委员论坛发言材料。本委员会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全会上承办了题为《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委员论坛。会后,本委员会对53篇发言材料进行精选精编,从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了整体归纳与精心提炼,浓缩成一份文字精炼、针对性强、观点鲜明的文件。该文件以市政协名义上报至市委、市政府后,市委书记丁大卫对此充分肯定,作了重要批示。
三、着力实现工作质量精细化,自身建设展现新形象
我们紧紧围绕整体工作创一流的目标,细化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适应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要求。
1.强化学习提高。切实加强驻会人员的自身学习,努力形成勤奋好学、不尚空谈的风气。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不久,驻会人员原原本本研读报告,全面准确领会精神,自觉把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同改进作风结合起来,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市政协机关的交流发言。我们高度重视并努力推动文史资料工作理论研究的开展,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政协文史工作的方式方法。《重“三亲”史料,续文史新篇》、《对当前政协文史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等文章,分别在《中国政协》、《江苏政协》发表。
2.注重工作质量。倡导和实践精细服务理念,注重从工作大局来考虑每一个细小问题,看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对每件事、每个环节、每个流程考虑周全、安排细致。文史征编、委员视察、调查研究、重要会议等工作,都精心策划工作方案,协调整合各方力量,认真进行跟踪落实,于细微处见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本委员会承办的江苏省13市政协第19次文史工作理论研讨会,被省政协文史委员会领导、一些兄弟市政协评价为规格高、规模大、内容实、工作细,是历次会议以来最精心、最周密的一次大会。
3.密切联系委员。发挥好政协委员在文史资料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做好文史委员会工作的根本保障。我们及时召开组成人员会议,介绍政协的文史工作沿革、本委的主要职能、日常的工作领域,通报本委员会下半年工作要点,并征求意见建议。主动邀请委员参加一些小型的、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调研和视察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与委员、对口联系部门,以及县(市)区政协文史委的工作联系,形成了对口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
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史委员会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文史资料工作定位不够清晰,工作手段不够丰富,工作成果受众面不够广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南通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一年。文史委员会将根据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确定的总体思路、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力出精品。全年具体抓好以下任务的落实:
一、文史工作方面
1.编辑出版《南通名医》。根据编纂计划提出的质量和进度要求,以交付出版的10月为结点,认真做好完成征稿、进行编校、征求意见、终审并交付出版发行等工作。
2.编印文史资料刊物《往事》。重点选择反映我市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的“三亲”史料,努力将其打造成史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强的文史资料刊物。
3.召开各县(市)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交流市、县(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体会和经验,积极推进新时期政协文史工作创新发展。
4.完成省政协文史委交办的新中国成立后史料征编协作任务。
二、视察、调研方面
5.认真搞好专题调研。从充分发挥委员会的优势与特点出发,组织委员围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这一专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和采纳。
6.组织委员视察。就市图书馆新馆、报业新闻传媒中心的建设情况,名人故居保护情况进行视察;结合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进行一次视察。
7.开展两次界别委员活动,努力调动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认真完成市政协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三、委员会建设方面
9.主动加强与各委室的联系与合作,开展联合调研、联合视察等活动。
10.加强与党政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单位的联系,沟通信息,协调动作,把专委会的各项活动搞得更为活跃,更为扎实。
11.注重工作的理论研究,自觉关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自觉跟踪工作的新实践和新发展,不断通过理论创新来指导和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