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德 忠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南通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中共南通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全面小康的决定性胜利,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在这期间,市十届政协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政协各参加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组织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齐心协力谋发展,倾心助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谐,为推进我市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贡献,谱写了我市政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协商议政
市十届政协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紧扣全市发展目标,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协商活动,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推进重点工作发挥了应有作用。
建言南通长远发展。组织政协委员就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五”规划、城市建设等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汇集各方智慧。2010年,我们根据市委要求,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路径研究”作为主席会议协商课题,集中力量开展调研,形成《关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建议》、《关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议》及7份专题报告,慎重提出南通“2018年力争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建议。市委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研究论证,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2018年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们把献计“十二五”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以专门委员会为主体,组织委员就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和座谈讨论。在此基础上,举办委员论坛,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9个方面36条具体建议。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围绕“十二五”规划,组织全体委员认真协商讨论,提出真知灼见。我们还针对区划调整,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提出南通城区“东西轴向延伸、南北相向聚合”的发展思路,被吸收到重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围绕全市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系列调研,共谋发展良策。为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市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先后就“增加有效投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专题,组织委员深入乡镇、园区和企业调研,做到既在宏观决策上出点子,又在推动解决问题上花气力。为助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我们选择“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等课题,在深入调研、外出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协商,形成多份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协建议案和调研报告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许多意见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成为我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我们多次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深入企业听取意见诉求,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各专门委员会还发挥自身优势,就发展都市型农业、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加快产业集群、实施名牌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国有资产运营、做大做强专业市场、培植发展旅游经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等课题,开展视察调研和协商座谈,为推动有关工作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献策江海联动开发。我们把抢抓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推进接轨上海和江海联动开发工作,作为政协议政建言的着力方向。以港口、通道、园区建设为重点,组织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先后就“沪通铁路建设”、“苏通科技产业园构建”、“沿海开发”等课题,做好调研论证工作,对沪通铁路审批、配套衔接以及苏通科技产业园规划、运作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促进这些重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参考。组织主席会议成员和驻通省政协委员视察大交通和沿海开发重点项目,就“支持南通沿海开发”、“加速洋口港、吕四港深水航道建设”和“加快兴东机场改扩建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积极向省争取政策支持。
(二)以人为本,履职为民,为增进民生幸福倾情出力
履职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取向。我们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促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持续关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是民生之基。常委会组织精干队伍就“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课题,深入城镇、乡村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引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建议被吸收采纳,推动了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深受群众欢迎。主席会议和相关专门委员会还围绕普惠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就业再就业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难职工和失地农民保障等问题,开展视察调研,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献计助力。
推动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委员关注的老小区综合整治、城中村改造、小区“停车难”等问题,主席会议成员带领部分委员,深入基层察实情、听民声,加强与政府和规划、房管等部门协商,加快了相关工作开展。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组织对市区快速路网建设、公交优先发展、户外广告整治等进行专题视察,将群众的呼声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并对市区交通建设规划方案、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市容环境整治等提出建议。对于直接关系社会事业发展和民计民生的一些问题,如市妇幼保健医院迁建、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菜篮子”工程、城市防洪排涝、消防安全管理、水及大气污染防控等,通过视察问政、对口协商的方式,提出具有民意基础、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尽心竭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市政协专题研究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在委员中广泛开展“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和引导委员建立联系点,尽自身所能,办群众所需,解企业所盼。组织委员中的专家送文化、送科技、送医、送教下基层30多批次,拓展了服务社会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委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迅速发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捐款捐物,并在绵竹市新市镇设立40多万元助学基金,为灾区重建和贫困儿童就学奉献了一片爱心。
(三)发扬民主,增进团结,为促进社会和谐汇聚力量
我们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努力增进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力量支持。
坚持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合作共事。我们把加强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共事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共同研究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鼓励和支持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过政协平台,积极发表见解和主张。主动邀请有关人士参加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提案督办、民主评议、建言献策等活动。十届政协期间,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以党派、团体在政协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上提交调研报告和发言材料82篇,在政协舞台上较好地发挥了参政议政作用。
密切与社会各界人士经常性联系交往。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协有关会议,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和社情民意线索,加强政协组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探索利用政协平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交往,激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扩大了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举办委员论坛,组织各界人士为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献计献策。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为契机,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组织书画展和学术座谈会。邀请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新年茶话会,进一步增进友谊,形成共识。
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市十届政协增设港澳委员小组,重视发挥港澳委员的纽带作用,扩大与港澳台侨同胞的联谊交往。密切与海外人士联系,聘请12位南通籍海外成功人士为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特邀成员,加强与海外商会、同乡会的沟通,吸引更多海外人士支持、参与南通建设。关心海外创业人员合法权益,在智利发生强烈地震、罗马尼亚“中国城”遭遇强拆后,及时与当地华侨华商取得联系,开展慰问并协助做好稳定等工作。通过有关渠道积极反映侨商侨眷和海(境)外投资者的合理诉求,定期举行海(境)外投资者及通籍在外发展成功人士联谊座谈会,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海外回乡创业者创造便利条件。征集编纂出版《南通籍海(境)外人士名录》、《南通籍海(境)外人士名册》,为我市引资引智、海外联谊贡献力量。
(四)立足创新,务求实效,为做好政协工作增添活力
我们坚持务实创新精神,根据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在实践中探索政协工作的新形式,努力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改进民主监督方式。组织委员聚焦发展大计,每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协商讨论,并对重点工作加强监督。坚持定期听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制度,邀请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通报有关工作,为委员知情监督创造条件。围绕稳定物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实施,主席会议多次组织专题视察,使民主监督更具针对性。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确定20名委员担任物价部门特约监督员,试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委派民主监督小组,提高了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
完善提案工作机制。修订《提案工作条例》。改进提案交办方式,全面开通提案网络办理系统。提升重要提案办理工作层次,采取政府领导领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专门委员会参与督办等形式,促进了提案的办理落实。运用提案办理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对市经信委、人社局、卫生局、交通局进行民主评议,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探索提案工作考评激励机制,每年评选表彰优秀提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和个人,提高了委员参政议政热情和承办单位办理工作的积极性。市十届政协共收到提案3044件,立案2897件,已全部办复,许多建议在我市有关政策措施和部门工作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拓展民意收集渠道。通过建立特约通讯员队伍、设立政协委员联系群众信箱、走访委员等途径,拓展政协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渠道,使其成为党委、政府舆情汇集和分析的重要方面。编发《政协信息专报》128期,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作出批示,一些建议意见很快得到采纳。开展评选表彰优秀社情民意信息活动,推动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有效开展。
形成文史工作合力。加强市县联动,整合各方力量,完善文史工作协作机制。充分挖掘地方独特的人文资源,编辑出版了《五山神韵》、《张謇的交往世界》、《南通地名掌故》、《辛亥革命与南通》,以及反映曹顶及南通人民抗倭斗争的《历史深处的记忆》等文史资料,并配合省政协做好史料征集工作。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召开全市政协宣传工作会议,营造了政协新闻宣传的良好氛围。办好《南通政协》、《政协工作文摘》和政协网站,发挥其主阵地作用。密切与《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江苏政协》和本地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对政协工作的深度报道。《人民政协报》5次在头版头条较大篇幅报道南通政协履职成效,扩大了我市政协工作的影响。
注重工作协作联动。配合省政协在南通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政协的联络联谊。密切与县(市、区)政协的工作联系,认真落实全市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秘书长联席会议、专门委员会工作交流制度,增强了全市政协工作的协调性、互动性。
(五)提升素质,完善机制,为发挥整体优势夯实基础
我们把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把智力优势、组织优势、渠道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搭建学习研究平台。坚持把增进共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采取专题讲座、委员培训班、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委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人民政协理论和政协工作基本知识,学习省、市党代会及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成立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等专题开展理论研讨,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发挥界别独特优势。以“界别活动启动年、推进年、提高年”为抓手,加强对界别工作的部署和推动。修订《市政协界别活动暂行办法》,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制度,明确界别召集人、联络员,完善了界别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机制。在界别召集人认真组织和各专门委员会的大力协助下,27个界别分别围绕沿海开发、科技创新、社会保障、文化建设、民族宗教、女性自主创业、国土资源管理、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题,组织委员视察调研、学习考察、联谊座谈。通过开展界别活动,政协界别的特点和优势得到较好的发挥,密切了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
强化委员主体作用。根据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适度扩大委员规模,调整充实委员队伍,扩大了团结面,增强了包容性。坚持主席会议成员和专门委员会走访委员制度,激发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加强委员活动的组织工作,注重发挥专门委员会、界别、委员联系小组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视察调研、了解社情民意等活动。加强委员履职管理,修订《关于加强市政协委员管理的暂行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定期向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和委员所在单位通报委员履职情况。认真组织委员履职交流,举办委员履职报告会,展示了委员风采。
激发专门委员会活力。重视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专门委员会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配好工作班子,优化人员结构,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各专门委员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完成好常委会协商课题调研任务的同时,还选择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广泛开展视察、调研、协商、建言活动,共形成视察调研报告76份,为协助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落实有关工作作出了贡献。
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的“五型”机关为抓手,推进政协机关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以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为重点,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加大干部培养、选拔、交流工作力度。持之以恒地推进处室建设,评选表彰先进处室,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政协机关所有县处级以上干部深入联系点,走村入户、调查研究,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完善机关工作运行规则,确保政协各项履职活动顺利进行。认真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支持老同志在社会组织中奉献余热。发挥联谊会团结联络老委员的作用,努力为书画会围绕服务统战和政协工作开展活动创造条件。经过全体同志努力,机关连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并在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社会评议中名列前茅。机关服务效能和形象的提升,有力地增强了政协履职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认可度。
回顾过去,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政治协商的程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民主监督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委员的主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这些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应认真进行研究,努力加以改进。
二、主要体会
总结市十届政协近五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协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党的主张成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始终坚持在中共南通市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向市委请示汇报重大事项,主动请市委、市政府提出协商议政课题,主动配合市委落实中央、省委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举措,主动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政协会议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保证了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工作重点。人民政协只有紧扣大局才能找准位置、体现价值。我们紧贴中心工作干,围绕科学发展转,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有利条件,把履职重点放在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的思考谋划上,放在对“全面达小康、加快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协同推进上,放在对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找准履职结合点和着力点,增强与党政工作的贴近度和融合度,确保政协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三)必须把深入调研作为建言献策的坚实基础。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才能提高议政建言的水平。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领会和分析研究全局工作目标任务,选择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课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紧贴基层、团结各界的过程,作为民主协商、增进共识的过程,作为联系群众、广集民智的过程。讲求方式方法,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各种社会资源为补充,采用“小队伍调研、大范围协商”的办法,把课题做深做透,提高献计出力的成效。
(四)必须把开拓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协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履行职能的新方式,在开拓中寻找发挥作用的新途径。通过开门议政,提高了政治协商的社会参与度;通过专项监督、委派民主监督小组、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等,丰富了民主监督载体;通过举办委员论坛,扩大了参政议政影响力;通过设立委员联系群众信箱、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政协工作委员会等,促进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统计汇总反馈委员履职情况、组织全体委员述职等,增强了委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必须把“三化”建设作为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要求,是提高履职成效的重要保证。我们注重改进政协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有关政协会议、提案信息、调研视察、界别活动、委员管理、机关工作等方面30多项制度,建立协商成果反馈机制,将建议案采纳情况列入常委会议审议内容,修订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党政部门对口联系协商制度,努力使政协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各位委员,回顾十届政协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市政协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十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市政协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今后建议
各位委员,今后一个阶段,是南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关键时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持续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新的形势,新的发展,为政协事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坚信,在中共南通市委领导下,市十一届政协一定会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履职为民,凝心聚力、务实创新,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议政建言质量,着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一中心三城市”建设,为在新起点上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为此,我们向市十一届政协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加强理论武装为先导,在思想政治认同上要有新高度
共识缘于思想统一,共识凝聚智慧力量。新一届政协应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将要召开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增进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始终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继续深入学习和宣传省、市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明确共同前进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学习人民政协章程及有关规定,提高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的理解,激发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习型政协组织建设为抓手,发挥常委会、主席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的示范作用,组织委员全员培训,加强政协理论研讨,引导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政协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二)以推动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服务科学发展上谋求新成效
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共同责任。新一届政协应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作为履行职能和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积极献计出力,营造良好环境。按照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总体要求,聚焦“十二五”规划实施重点工程,抓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达成的难点问题和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点工作,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沿海开发、城乡一体发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若干重点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汇集各方智慧,组织议政建言,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坚持在参与中支持,在服务中监督,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以视察、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为载体,开展民主监督,为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发挥应有作用。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界别的作用,积极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调研,搞好对口协商,努力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三)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重点,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作出新贡献
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协工作的根本立足点。新一届政协应继续把关注民生、为民服务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致力为民谋利,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围绕劳动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住房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反映民意,协助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了解和反映不同群体的实际困难和利益诉求。继续发挥政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现实矛盾易发点,深入做好宣传政策、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真诚为民解困,建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长效机制。组织和引导委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主动帮扶困难群体。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使政治协商成为民意进入党政决策的重要渠道,使民主监督成为保障公众权益的有效方式,使参政议政成为促进群众利益实现的重要过程,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以提高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在推进自身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切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政协组织必须重视、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届政协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夯实履职基础。努力提高“三化”建设水平。创新政治协商工作机制,丰富协商内容,完善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探索新的监督形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健全常委会议工作规则,提升常委会议议事质量,建立建议案落实评价机制。着力增强经常性工作实效。改进和完善会议组织、提案征集办理、视察调研、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整理、海外联谊、文史宣传等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扎实推进“五位一体”自身建设。完善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重要履职活动的机制。依托专门委员会搭建界别工作平台,提高界别活动组织程度。拓展知情渠道,加强履职管理,做到用事业凝聚委员、用实践锻炼委员、用机制激励委员。切实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发挥其在重点课题调研、重点提案督办、联系界别和委员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推动政协机关更好地为工作大局服务、为履行职能服务、为委员和基层服务。加强对县(市、区)政协工作的指导,构建交流平台,深化工作联动,努力形成全市各级政协共谋科学发展、共促事业进步的合力。
各位委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政协事业的发展和南通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政协南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让我们在中共南通市委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共创伟业,为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创造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