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议 > 市政协召开十届十九次常委会

关于杭州市、杨浦区、昆山市产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4-12 字体:[ ]

为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加快我市产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 359日,市政协组织考察组赴浙江杭州市、上海杨浦区和江苏昆山市学习考察。考察组听取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部分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型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色经验

同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杭州、杨浦、昆山三地,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创新型城市、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程来推动,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作为国家层面设立的“千人计划”人才,杭州、昆山各吸引35名,杨浦集聚58名。通过产业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带动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催生了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在人才集聚上,坚持“引”“培”结合。杭州、杨浦、昆山高度重视招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切实制定引才计划。杭州大力实施“ 521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一是突出重点引才。杭州、杨浦、昆山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以产业、园区、企业需求为导向,招引高层次人才。杭州确定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杨浦“ 3310计划重点面向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设计、金融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二是延伸触角引才。杭州、杨浦、昆山均设立了海外人才招聘站、海外人才合作基地,强化沟通、咨询、联络和信息发布功能,将引才触角延伸到海外。昆山先后引进3000多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和1000多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三是投入重金引才。杭州、杨浦、昆山都制定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不断推出“组合拳”,除给予引进人才一次性安家补贴外,还提供创业资助、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配套支持,大大缩短了人才项目落户、科研项目转化的历程。四是注重规范引才。高度重视引进人选的评审工作,杨浦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三方两审”,即通过技术专家、创投专家、产业专家对人才和项目进行书面评审和现场路演,确保引才质量。

在瞄准海内外千方百计“引”的同时,还立足自身多措并举 “培”。杭州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气魄大。为打造中国“丝绸之府、女装之都”,2007年杭州提出实施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依托“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这一面向全国的赛事平台选拔人才,每年选拔6名选手,由市政府全额出资30-50万元送到时尚之都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培训,并没有要求学员签订学成后必须回杭州的承诺书。目前,前三批18名学员已完成学业,其中12位选择来杭州创业发展。对于回杭州创业和工作的服装设计师,政府给予一系列资助政策。杨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机制灵活。探索形成了“创新+创业”两栖类人才培育方式,鼓励企业高层次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任教,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创办科技企业和到企业兼职。2011年重点扶持“两栖”类人才12名,通过人才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加速了高层次人才的成长。

2.在载体打造上,坚持“刚”“柔”相合。杭州、杨浦、昆山把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作为集聚产业领军型人才的辐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既注重有形的载体建设,又注重无形的柔性合作。一是大手笔建设创业特色园区。杨浦重点建设大学科技园、街道工业园和特色创意园三大园区。昆山提出以最优的载体“抢最好的牌”,把开发区建成产业高端化的先行区、花桥国际商务区建成产业转型的示范区、高新区建成新兴产业试验区,并形成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全方位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杭州不仅建立起3个公共科技基础平台,还突出抓好13个专业(行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括软件产业、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制造、服装、动漫游戏等,开展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孵化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杨浦强力打造“创业走廊”,建成海外人才创业大厦、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上海)创业者实训基地等平台,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服务支撑体系。昆山以“13板块N平台”为重点,加快推进阳澄湖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科教园区、软件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完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为产业领军型人才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大大增强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承载力。三是大力度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杭州、杨浦、昆山把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作为支撑产业领军型人才持续创新、增强研发实力的重要保障,大力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昆山与国内半数以上“ 985、“ 211工程院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两院”院士15人、“长江学者”9人,设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494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5个,为企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服务。杨浦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集聚的优势,合力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杭州从政策上积极鼓励引进共建创新载体,制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认定实施细则》,认定为市科技创新载体的给予资助,标准为创新载体注册资金或实际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3.在作用发挥上,坚持“政”“企”融合。杭州、杨浦、昆山在产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富有远见的产业、人才规划,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开发人才凝聚的一流资源。昆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战略规划,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投入保障,组织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协调推进,形成了人才工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在政策支撑上,发挥政府引导的一流效应。昆山每年按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1%的标准,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百万科技项目启动扶持、百万人才安置资助、百万技术标准和发明专利奖励、百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百万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等“六个百万”工程,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各类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杨浦设立2亿元“海外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其中“海创1号”基金,区政府出资5050万元,吸引民间资本6200万元,并获得上海市政府引导基金配套出资3750万元,实现资助、投贷联动,切实解决海外人才创业项目早期融资难问题。三是在综合服务上,营造人才创业的一流环境。三地均开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全过程、专业化、保姆式服务,优先满足人才在出入境、居留、医疗、社保、住房、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需求。杭州坚持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为他们创新创业解决后顾之忧。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应在揽才、用才、育才、留才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调动企业家加大人才投入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杭州从2004年起,政府搭台服务,滚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56培训工程,即用3年时间,依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市本级培训500家重点骨干企业600名主要经营者。主要利用双休日培训,每期半年时间。8年来,共举办35期国内高级研修班,5期境外短修班,20期境外学习考察与经贸交流班,学习培训经费由政府承担,受到参训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加快了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二、几点启示

杭州、杨浦、昆山在产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观念新、投入大、机制活、平台多,有不少工作理念和工作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要优化人才创树的政策环境。引进产业领军型人才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已经直接转化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面对各地纷纷拼抢高层次人才的激烈态势,只有出新招、出实招,才能赢得主动。要拓展引才渠道。建立海外招才引智联络站,选聘一批南通籍海外人才作为信息员,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并组织海外学子通过师生关系、同乡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开展荐才引才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探索建立沪苏通人才智力合作战略联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合作,鼓励发展人才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引进更多优秀人才。要整合引才政策。我市先后制定“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意见”、“江海英才计划”、“产业人才‘ 312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要加强政策的综合梳理,形成包括引进补助、培养扶持、创业资助、成果奖励和服务配套等在内的完整、系统的政策体系,为海外人才了解政策提供便利。还要参照招商引资工作,设立“招才引智贡献奖”,调动各界人士为招引人才牵线搭桥的积极性。要提升服务水平。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并建立项目联合评审工作组、人才服务联合工作组、创业服务联合工作组,对高层次人才创业落户实行“一站式+专业化”的服务。

2.要优化人才创新的载体环境。实践证明,没有载体,引不了人才;没有高端载体,引不了高端人才。只有打造一流的创业创新载体,才能形成集聚领军型人才的“强磁场”。要强化以园区为重点的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高新区、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锡通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大力推动园区向高层次、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开展特色产业基地评审工作,以园区为依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合、升级,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要突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科技中介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服务。还要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各类人才工作站建设,组织力量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注重产学研合作,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企业家走进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促进领军人才项目与企业、园区充分对接。要加快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借鉴杨浦区做法,建设“海外人才创业大厦”,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扶持体系,打造一条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个阶段的孵化服务链。

3.要优化人才创业的生态环境。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只是一个起点,落地人才能否留住、落户项目能否转化、落成企业能否壮大,就更需要政府提供配套的综合服务和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强化资本支撑,优化融资环境。不断扩大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创新创业企业。鼓励外来资本在我市设立创投企业及创投分支机构,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政府和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创投企业投资于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的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在发生全额损失或所投资企业破产清算时,按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贴。要加强人文关怀,创设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国际学校建设,力争引进具有国际医保资质医院分支机构落户南通,重点帮助海外高层次创业人员解决好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和生活设施、文化娱乐环境等问题,使他们便利舒心地在通创业和生活。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与重点人才联系制度,随时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通创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