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议 > 市政协召开十届十五次常委会

关于海安县、如皋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22 字体:[ ]

第二调研组

 

根据南通市政协十届十五次常委会“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新兴产业”协商课题调研方案,817 19日,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和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政协副主席袁瑞良、顾裕岳、陈德新的带队下,赴海安县、如皋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调研,先后听取当地政府和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与企业、园区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总体来看,海安县、如皋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兴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质量,初步拉开发展的序幕。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行政推动成为3地工作的亮点。

(一)项目带动。各地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 有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海安县始终把“引高新项目、培优势产业”作为项目建设的兴奋点,先后成功引进恒基伟业太阳能电池片、亚太轻合金、卡姆丹克太阳能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了新兴产业链变长、变粗。如皋市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江苏熔盛重工“3000深水铺管起重船”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神马电力为全球唯一能够向电网提供全系列复合绝缘子的厂家,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已经开始基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按规划选商、按品质选商、按产业选商、按要素选商,构建起“专业化+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推进体系。清华同方LED半导体、韩华太阳能电池、信越有机硅、朗盛台橡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企业相继成功落户。

(二)投资拉动。各地通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今年以来,海安县财政将筹措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重点投向新兴产业,累计安排扶持资金80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2.25亿元,县区联动安排软件园建设发展资金1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如皋市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完成投入29.7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31.3%。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投入19.8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20.9%。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每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增长不低于40%,占规模工业投入比重不低于50%。全市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投入2亿多元、建筑面积8. 2 万平方米 的四海家园人才公寓全面启用。首期分别出资2亿元、2500万美金的龙柏宏易、博乐能达创业投资中心相继成立,专项用于区内新兴产业投资。

(三)行政推动。各地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海安县成立专门班子,对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全面进行跟踪。投资2.5亿元的欧贝黎120兆瓦电池片组件生产项目,由于跟踪服务到位,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如皋市充分整合城镇空间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32平方公里的科技城,成为该市发展新兴产业的高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速向新兴产业集聚,形成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与强大合力。同时,该区以全球视野招揽英才,以开阔气度鼓励创新尝试,以细致服务完善创新体系,使得科技创新能力迅速“聚变”。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290亿元,其中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4%

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和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3地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瓶颈,集中表现在:

(一)企业群落低端化。一些新兴产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并未真正走出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在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上的差距明显。新兴产业中来料装配和进料加工占比较高,大部分处于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许多新兴产业的核心部件、器件和材料主要靠引进,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现有的新兴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竞争力强的产品群,即使是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年营业收入大多只有亿元左右,对产业的影响力、带动力不强。能否顺利实现从低端发展向高端发展的角色转变,对我市既是一次艰难的攀登,也是一次历史性考验。

(二)产业结构同质化。各地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存在区域间重复布局、规划趋同的问题。一方面,七大新兴产业基本都有涉猎。如太阳能光伏产业各地“一路同行”,均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但这一产业90%以上的市场在国外,若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疲软时,必将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产品滞销,许多企业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同一新兴产业的内部产品结构趋同。大中小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民营企业单打独斗,外资企业各自为政,产品关联度低,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强,缺乏整体优势。如何体现大市的构架,合理布局新兴产业,避免进入重复投入、同质化恶性竞争之中,是我市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自主创新薄弱化。新兴产业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强度一直不高,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例为2.5%4.0%。驻通高校一些特色学科与我市新兴产业企业的合作并不多,高校转让企业科研成果,更多的是通过政府组织的一些阶段性活动。人才不足和稳定性不够,已是困扰企业多年的问题。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技术带头人比重偏低,领军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海安县、如皋市付出一二线城市的数倍代价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但由于受生活设施配套建设、人才集聚效应、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制约,造成很难留住人才的局面。某地的引进人才与拆迁户住在一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上学不能按层次选择学校。另外,企业核心技术的自我保护需要加强。如皋神马公司两名高级技术人员受高薪诱惑,跳槽到浙江某公司,生产同类产品,给神马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一教训应引起高度重视。

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只要处理好引领与自发、新与老、大与小、形与实的关系,往特色上转,向高端上引,完全会脱颖而出。建议要在四个“准”字上下功夫:

(一)瞄准方向。坚持走错位竞争、分工协作、高端支撑的发展之路,切实提升企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一是走有序发展之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全市新兴产业“一盘棋”进行科学布局,切实避免将“全市一体化”变成“全市一样化”。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加强市、县(市)区之间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上的协调和统一,构建分层次、分区域、分领域、差别化的新兴产业区域布局,力争形成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二是走高端发展之路。如果不能由低端制造向高生产率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产业链管理等环节延伸,就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市要防止接过“发展新兴产业”的口号,却推行新一轮的“两头在外”(原料、销售在国外市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低端制造。这样,我们不仅输在起点上,而且偏离正确的方向。要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的新兴产业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转变,使我市“后发先至”的目标成为可能。三是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各地竞相发展新兴产业、同构竞争已见端倪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发挥我市在区位、资源、产业和科技上的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实施差别竞争,规避市场风险。在全市范围内建设3个管理高效、设施配套、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带。加快建设以临港产业为特色的沿海新兴产业带,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沿江新兴产业带,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带。要充分发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其龙头效应带动全市发展。

(二)找准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结构优化,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力招引重大项目。全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额大、科技附加值高的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能在南通布局和落地。招引跨国大企业集团的同时,要引进相应的研发机构,构建真正的产业链,增强外资企业的植根性。建立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一站式”服务机制,构建顺畅的工作运行体系,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快速、有序建设。二是全力培育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加大财政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着力培育壮大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型、基地型企业,认定授牌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企业。鼓励和帮助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让中心和服务中心,支持其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品牌产品。三是全力构建重点产业链。在每个新兴产业中选择1-2个具备产业链拓展空间的重点产品,围绕要素互补、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开展针对性招商,构建、完善、强化、延伸重点产业链坚持市场化运作,集中力量对现有重点产业链进行填平补短,推动各类要素向产业链骨干企业集中和倾斜,放大以链带面的发展效应,力争3年形成一批百亿级规模产业链。

(三)选准人才。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运行模式,不循常规吸引人才,不惜重金优待人才,不遗余力留住人才。一是在“引”上下功夫。重点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领域,集中力量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攻克一批重点原创技术课题。对企业引进经市政府认定并符合有关规定,具有突出贡献的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可实行“五免五减半”(5年内按地方留成全额奖励,第6年至第10年按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的优惠政策。要辟新径,出实招,大力吸引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南通籍高端人才回乡创业。二是在“培”上出实招。充分发挥我市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为企业的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人才,及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足用好教育培训经费,并根据情况适当提高提取比例。各级财政设立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开发,其比例不低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总额的50%三是在“留”上显真情。带着感情做好人才引进及后续工作,推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公寓建设经验,努力营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对县(市)招引的人才,可在市区居住或落户,子女上学可学习北京市“特事特办”做法,解决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难题。借鉴无锡市“530”计划,实行“一站式”办公,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精准配套。树立现代服务理念,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一是增强政策的支持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减免关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国产设备首购首用等优惠政策,配套落实好相关实施意见,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开展好“送政策到企业”活动,帮助、鼓励、组织有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进行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申报,争取更多发展资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增强资金的拉动力。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筹措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和建设资金,对高成长性、有较强资金需求的新兴产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加快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创投公司建设步伐,构建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依据新兴产业企业的信用情况、技术力量、成长能力、市场空间,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提供融资贷款、财务管理等各项服务保障。三是增强服务的凝聚力。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研究提出政府采购制度支持本地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办法,确保本地新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规范行政权力的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网上办理事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借鉴苏州、扬州两市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制度的成功做法,建议由市主要领导挂帅,按月深入各地,督查重大新兴产业项目进展,每季召开问题协调会,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实现我市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