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稳定劳动就业水平的建议
提案人:张东华
情况分析:
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双重背景下,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过去的十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6%左右徘徊,其中2023年4月份青年失业率突破20%。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就业压力巨大。
我市情况虽然好些,但在稳定就业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企业因为薪酬福利、工作时间、技能门槛等导致招工难、留工难,而求职者因为择业观、对薪酬和自身发展的期望值、甚至企业文化、企业周边环境的要求等原因导致就职难,“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与苏南相比,我市就业和创业政策更多地向高层次人才倾斜,针对普通就业创业群体的偏少,现有产业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还存在岗位数量、薪资代遇、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差距(202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州姑苏区、无锡梁溪区、常州天宁区、南通崇川区分别为73852元、70990元、68542元、63497元)。在通高校留通率偏低,如江苏商贸职业学院2022年为46%,南通理工学院近两年也仅为20%左右;三是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生活配套便利性不高,人才公寓、职工公寓等安居设施供应紧张;四是适应新经济、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有待提高。
具体建议:
一、稳住就业载体
一是稳定现有岗位。我市现有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建议就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摸排力度,扩大服务面,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辖区企业空岗信息动态采集全覆盖。二是拓展新的岗位。聚焦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通创业者、农民工等群体,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创办投资少、风险小、形式活的创业项目。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根据实际需求设立见习岗位,政府给予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费、人身意外伤害险等见习补贴,化解部分就业压力。三是增加灵活岗位。零工经济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性,已成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经济模式。要关注与南通适配度较高的新业态,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二、激活就业主体
一是树立新的理念。针对“慢就业”、“懒就业”的社会现象,市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要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调整心态,摒弃“宁做低收入白领,不做高薪酬蓝领”的思想,在技术劳动中贡献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二是稳定人的来源。主动对接南通现有高职院校,在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通过定向培养、校园专场招聘等模式,吸引更多的毕业生留在南通,为南通发展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撑。三是提升技能水平。在现有的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基础上,学习借鉴苏南的经验,充分发挥企业自主技能鉴定的作用,培养企业技能人才。
三、优化就业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相关产业。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南通,扶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目前我市各县区都有人力资源产业园,要主动学习借鉴上海市高端人才服务的工作理念,促进我市人力资源产业向产业高层次、服务精细化发展。二是充分借用外力。支持南通理工学院等民营技校的发展,发挥其既能灵活便利按企业需求调整培训科目,又能作为企业“外挂车间”提供实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技能人才缺口。三是强化保障服务。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各鼓励工业园区、都市工业综合体集中配建集体宿舍,加快国有闲置公寓、楼宇、集体宿舍楼及剩余安置房的盘活改造,建设储备更多的人才公寓、青年驿站。提升工业相对集中区域的餐饮、休闲、文创、体育等基本生活设施配套水平,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为各类人员到南通“就业兴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