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提案案例选登(三十五)

来源: 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3-06-16 字体:[ ]

案  由:关于深化跨江融合,完善南通产业链的建议

提案者: 南通市工商联

内  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于推动南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深化跨江融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南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中的地位也持续攀升,但同时与上海、苏南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完善。

一、当前南通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我市产业层次较低,高端产业领域尚未涉足;中小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小。

(二)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我市制造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大部分企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都严重依赖进口。据华略智库统计,南通的创新指数在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中排名第10,落后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

(三)集约水平有待提高。我市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现象,整体竞争力不如上海、南京、苏州和无锡,亟需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效应。

(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并影响着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南通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南通市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和“万事好通66条”具体举措,努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但仍逊色于上海、南京、苏州和无锡。

二、完善南通产业链的建议

(一)聚力增长补短,优化产业结构。要密切关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利用沿江沿海和毗邻上海、苏州的地理优势,着力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优先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既要对产业结构中的短板进行补齐,也要进一步锻造长板,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从“零”到“群”的突破,从“群”到“链”的升华。

(二)聚力创新驱动,破解发展瓶颈。在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通过上海等地创新要素的溢出效应、协同效应和共享效应,优化我市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同时推动沿江科创带“一核四区多园”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沪通产业创新示范区,以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招引更多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三)聚力企业联动,增强企业韧性。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技术和市场优势,能够带动相关企业在市场开拓、生产加工、科技创新、资金融通、销售服务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增强产业链韧性。要借鉴长三角地区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我市龙头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引领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协作共生、互惠互赢,进而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聚力政策集成,构建发展生态。要抓好已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落实,并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重点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地吸引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涌入我市。在“引进来”的基础上,我市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的互动,并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配套协作体系。另外,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特征,加强我市产业政策衔接,“一链一策”推动产业补链强链,提升产业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和聚焦度。



案  由:加快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案者: 民进南通市委员会

内  容: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全市文旅产业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三年来新冠疫情,直接影响全市文旅产业消费信心、市场重启、业态重振和企业运营。2021年我市接待游客4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9亿元,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减少18%、19%,分别是苏州的38%、27%和无锡的49%、37%。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短板。一是文旅产业发展缺乏市域统筹规划。各板块文旅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性、前瞻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特色文化资源在景区或文旅项目中没有充分体现,文旅资源的市场转化水平不高。二是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意愿下降。多点散发的不确定性疫情造成旅游产业链断裂,社会资本投资意愿明显下降。多数文旅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文旅产品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缺乏市场竞争力。如蓝印花布、沈绣等非遗项目未能形成规模影响和市场效应。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统筹规划,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南通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方案。加强市、县两级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与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之间的衔接。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沿江、沿海、沿运河生态风光带建设,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五片区”的文旅产业空间格局。健全市、县协调联动机制,实行旅游规划、设施、线路、营销、政策等一体化。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将江海文化元素全方位、多层次地注入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当中,加快文旅资源向文旅产品的转化达产,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二、注重政策指导,修复文旅产业生态。一是出台助企政策。设置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创运营服务平台企业、文创和旅游商品示范购物店进行重点补贴;设立专项信贷产品,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以金融赋能助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保障。支持利用老旧厂房、库存商办用房等存量资源开发文旅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对现有景区进行提质扩容,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文旅领军企业。加大奖补力度,推动民营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三是激活消费市场。编制南通文旅地图,发布南通文旅消费指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大文创商品开发和传统老字号市场营销力度。

三、注重品牌打造,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一是打造江海文化。重点打造开沙岛旅游休闲区、五山森林生态区、五水滨江综合游憩区、通崇夹江水域体验区、圆陀角亲子度假区等五大空间,重点规划好“水韵南通”精品旅游线路。二是打造张謇文化。统筹推动《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打造张謇文化品牌实施方案》实施,强调区域差异化建设和发展,推进景区联动,增加体验式、沉浸式游览项目。三是打造精品项目。推动品牌建设,重点培育1-2个“头部”旅游企业,集中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景区。培育滨水湿地、田园风光等主题民宿集聚区,推动旅游民宿品质化发展。

四、注重多点发力,提升文旅消费活力。一是提供文旅新配套。将我市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与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特色街区。完善景区酒店布局,打造张謇文化、佛教文化、禅文化等主题精品酒店。二是培育文旅新业态。大力实施“文旅+”战略,积极培育“张謇”游、工业旅游、研学旅行、体育赛事、康养旅游和高端邮轮休闲等新业态。三是创新文旅新产品。创作推出一批实景版旅游演艺,深度开发文旅商品,大力推进张謇特色文创产品开发。